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27、如圖甲是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大小不同的鋼球從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靜止?jié)L下,碰到同一木塊上.圖乙是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jié)L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請回答以下問題:

(1)設計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鋼球動能的大小與
質量
的關系;設計乙實驗的目的是研究小車的運動與所受
摩擦力
的關系.
(2)甲實驗是通過觀察
木塊被推出的距離
,從而間接判斷鋼球動能的大。灰覍嶒炇峭ㄟ^木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遠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況下,運動的物體如果
不受外力作用時
,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
(3)我們知道物體的質量和它的速度都能影響物體的動能,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出怎樣研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關系?
讓大小相同的鋼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由靜止?jié)L下,碰到同一木塊上,觀察木塊的滑行距離
分析:(1)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在探究時需要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即探究動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
在斜面實驗中,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車的運動距離不同;
(2)在實驗中可利用轉化法研究小球的動能,即讓小球撞擊木塊,觀察木塊的滑行距離;
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則運動的物體將一直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探究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時,需要讓小球的質量相同,通過改變小球所處位置的高度改變小球的速度大。
解答:解:(1)甲實驗中球所處的高度相同,質量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動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乙實驗中小車在同一高度滑下,則到達底端的速度相同,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小車的運動與所受摩擦力的關系;
(2)甲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被撞擊后運動的距離的大小來間接判斷物體動能的大。
由實驗可知,接觸面越光滑,物體所受摩擦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越遠,所以如果物體不受外力作用,則運動的物體將一直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讓大小相同的鋼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由靜止?jié)L下,碰到同一木塊上,觀察木塊的滑行距離;
故答案為:(1)質量;摩擦力;
(2)木塊被推出的距離;不受外力作用時;
(3)讓大小相同的鋼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由靜止?jié)L下,碰到同一木塊上,觀察木塊的滑行距離.
點評:在解決多因素問題時常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對于動能的大小研究常采用轉化法進行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寶應縣模擬)小宇在“研究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物重G/N 物體上升的高度h/cm 測力計的示數(shù)F/N 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cm
1 6 3 9
2 6 5 2.5 15
3 6 8 2.5 24
(1)分析表中數(shù)據,回答以下問題:
①第1次實驗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甲是
2.5
2.5
N;
②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80%
80%
;
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物體上升的高度
物體上升的高度
無關.
(2)小紅在小宇實驗的基礎上多使用一個滑輪也做了實驗,如圖乙所示.
①小紅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改變
施力的方向
施力的方向

②當這兩位同學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是
相同
相同
(相同/不相同)的,理由是:
不計繩重和摩擦,由公式η=
W有用
W
=
Gh
Gh+Gh
=
G
G+G
可知,兩位同學用滑輪組提升的重物及動滑輪重都相同,所以機械效率相同
不計繩重和摩擦,由公式η=
W有用
W
=
Gh
Gh+Gh
=
G
G+G
可知,兩位同學用滑輪組提升的重物及動滑輪重都相同,所以機械效率相同
.(要有推理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雨花臺區(qū)二模)小明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不考慮杠桿自重和摩擦)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小明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傾,則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便于測量力臂
便于測量力臂

(2)三次實驗數(shù)據記錄表格如下:
實驗序號 動力F1(牛) 動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①小明用如圖甲所示進行第3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動力F1=
3.6
3.6
N.
②分析三次實驗數(shù)據,發(fā)現(xiàn)第3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偏大,檢測彈簧測力計發(fā)現(xiàn)完好無損,原因可能是
彈簧測力計沒有豎直向下拉,力臂變小
彈簧測力計沒有豎直向下拉,力臂變小

(3)小明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生活中的釣魚竿應用了該實驗中的第
2
2
次實驗原理.
(4)在許多物理實驗中,通常也要進行多次實驗,如:①“研究凸透鏡成像”時要多次改變物距找像;②“測量物體長度”時多次測量;③“研究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時換用不同燈泡多測幾組數(shù)據;④“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測量多組電壓和電流值.其中與小明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相同的是
D
D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甲、乙所示,研究“兩定一動”和“一定兩動”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請你:
(1)在圖乙上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法(所給滑輪都用上);
(2)如果用這兩個滑輪組分別提升同一重物,你認為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動滑輪重(或提升動滑輪的功)
動滑輪重(或提升動滑輪的功)

(3)若用甲滑輪組提升更重的物體,則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動滑輪重不變(提升動滑輪功一定),有用功增加
動滑輪重不變(提升動滑輪功一定),有用功增加
;
(4)不考慮繩重、軸摩擦,用兩個滑輪組分別提升同一重物G,測得甲圖中的動滑輪重為G,且G:G=1:3;乙圖中的兩個動滑輪總重為G,且G:G=2:3.通過計算可知: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是乙滑輪組機械效率η
1.25
1.25
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蠟燭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紙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玻璃板應該
豎直
豎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具有
透明
透明
的特性從而便于確定
像的位置
像的位置

(2)該實驗最好是在
較暗
較暗
(較亮/較暗)的房間做實驗,或者選用
茶色
茶色
(茶色/無色)透明玻璃,這樣玻璃成的像比較清晰.
(3)實驗器材選擇相同的兩個蠟燭A、B,其目的是為了比較
物像大小關系
物像大小關系

(4)實驗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測量
物距與像距
物距與像距

(5)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蠟燭成的像是

(6)小明在實驗過程中,讓玻璃板沿00'軸(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果他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相對于A
移動(選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將玻璃板繞00'軸轉向自己,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
轉向自己
轉向自己
(選填“轉向自己”、“轉離自己”或“不動”).
(7)如圖乙所示,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

A.在看到蠟燭A的像B處,放置與A等大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B.若把實驗中的玻璃換作普通平面鏡,能更方便把代替像的蠟燭放在B處
C.因為人眼能看到鏡里的像,所以平面鏡所成的是實像
D.在研究物與像的位置時,無需使用測量長度的工具
(8)下表是小明在實驗中記錄的一組數(shù)據,得出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該結論
不可靠
不可靠
(可靠/不可靠),因為
只有一組數(shù)據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只有一組數(shù)據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物體到鏡面的距離/cm 10
像到鏡面的距離/cm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麗同學“探究聲音的產生”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當小麗用錘敲擊音叉的時候,既聽到音叉發(fā)出的聲音,又觀察到
乒乓球會彈開
乒乓球會彈開
.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什么作用?
將音叉的振動放大或將音叉微小的振動顯示出來
將音叉的振動放大或將音叉微小的振動顯示出來
.這種研究方法叫做
轉換法
轉換法
(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類比法).
(3)如將上述裝置右側再放一個音叉,組成乙圖的裝置,并由宇航員帶到月球表面做實驗,則敲擊右側的音叉時,會看到乒乓球
不動
不動
(彈開/不動),這說明了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