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周末,小賀看了中央臺《舌尖上的中國》,向媽媽展示剛學到的廚藝,小賀烹飪時,雞肉由生到熟,主要是通過方式改變雞肉的內能,在烹飪過程中很快聞到香味,這種現象叫做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的小臺燈電路圖,S為單刀雙擲開關,電源電壓為12V,且保持不變,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6W,電阻R的阻值為6Ω,當開關S接“2”時,小燈泡恰好正常發(fā)光,若燈絲電阻不變,試求:
(1)燈絲的電阻是多少?小燈泡正常發(fā)光5min,電流通過小燈泡所做的功是多少?
(2)開關S接“1”時,電阻R的電流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適用范圍,正確的說法是
A. 光的反射定律只適用于鏡面反射 B.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光的反射定律不適用于垂直照射 D. 光的反射定律適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實驗中,電源電壓恒為4.5V,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電壓表量程為0﹣3V,定值電阻阻值為5Ω,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20Ω.
(1)在圖甲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驗電路連接完整.
(2)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圖中端.
(3)閉合開關,移動滑片,記錄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進行多次實驗,繪制出I﹣U圖象,如圖乙所示,根據圖象得出初步結論: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 .
(4)為了保證元件安全,閉合開關,在移動滑片的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范圍為 .
(5)用該電路探究電流電阻的關系時,若保持電壓表示數始終為2V,不更換其它器材,為了完成實驗,更換的定值電阻阻值不能大于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所述的四種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 大象在水中的倒影
B. 太陽光經三棱鏡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
C. 銅勺在水面處“折斷”
D. 墻上的手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制作彈簧測力計,小明對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作了探究.如表是小明利用甲、乙兩根不同的彈簧做實驗時所記錄的數據.
彈簧受到的拉力/N | 0 | 1 | 2 | 3 | 4 | 5 |
甲彈簧的長度/cm | 6.0 | 6.5 | 7.0 | 7.5 | 8.0 | 8.5 |
乙彈簧的長度/cm | 6.0 | 7.0 | 8.0 | 9.0 | 10.0 | 11.0 |
(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
①在一定條件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它所受的拉力成;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甲彈簧伸長的長度比乙彈簧(大/。
(2)如圖所示的A、B兩彈簧測力計分別使用了甲、乙兩彈簧,它們的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分析如表數據可知:量程較大的是(A/B)測力計,精度較高的是(A/B)測力計.
(3)經實驗探究發(fā)現: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的材料、粗細、原長(彈簧不受外力時的長度)等均有關系,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實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原長有關.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吸管的下端裝入適量的小鋼珠后用蠟封住并使底部平整.制成了簡易的密度計.如圖所示,將密度計放入液體中呈漂浮狀態(tài),h為密度計底到液面的距離.
(1)漂浮時,密度計受到的浮力(</>/=)重力.
(2)小明將自制的密度計放入水中時,測得h水為6cm,而將該密度計放入鹽水中,測得h鹽水為5cm,則該鹽水的密度為kg/m3 .
(3)有兩根粗細不同的吸管甲和乙,甲管較粗,乙管較細,裝入小鋼珠后質量相同.你認為選(甲/乙)吸管制成的密度計更好,理由是 .
(4)小明測得某鹽水的密度為1.10g/cm3 , 該鹽水的體積400cm3 , 若鹽的密度為2.6g/cm3 , (設鹽放入水中溶解后,鹽和水的總體積不變)則鹽水中含鹽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放學回家,媽媽正在用電飯鍋做飯,他想燒水洗澡,當打開熱水器開關后,家里一下子停電了,通過窗戶其他人家并沒有停電,小明不解,請你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其中的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1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為12V
B.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是36V
C.家庭電路正常電壓為380V
D.手機電池電壓為3.7V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