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 | 白紙板、平面鏡、極光手電筒 |
猜想 | 小雨猜想: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 |
過程方法 | 小明認為小雨的猜想不對,于是設計了如圖實驗,把紙板NOF向后折,在紙板上不能(填“能”還是“不能”)看到反射光線.所以小明得出結(jié)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從而證明小雨的猜想是錯誤的,這里運用了反證法. |
程序 | 提出問題--猜想--進行實驗--得出結(jié)論. |
器材裝置 | 如圖1,調(diào)整燭焰、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圖象分析 | 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的實驗數(shù)據(jù),小雨畫出了如圖2所示的物距u與像距v關系的圖象. ①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②a、b、c三個位置比較,燭焰在c位置上時,在光屏得到的像較大. ③將蠟燭放置在12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成倒立、縮小的像. |
問題討論 | 將蠟燭撤去,放置一個由發(fā)光二極管組成的發(fā)光字母R,則在光屏上形成的像的形狀是④. |
分析 (1)根據(jù)實驗目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因此除了上述器材外,還要有反射面;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得出答案.
反證法是屬于“間接證明法”的一類,是從反面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證明方法.
科學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2)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應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凸透鏡必須位于蠟燭和光屏之間.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便于測出物距和像距.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用來粗測焦距;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
凸透鏡成實像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在光屏上能成像都是實像,并且要正確理解倒立實像的含義,知道像與物的上下顛倒、左右顛倒.
解答 解:(1)此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因此首先要有平面鏡作為反射面;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若把法線左邊的紙板向后或向前折,則在紙板上將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由實驗過程可知,先假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然后通過驗證,從而說明假設不成立,即原“結(jié)論”成立,這種先駁倒“結(jié)論”反面,爾后肯定“結(jié)論”本身的證明方法叫做反證法;
實驗程序為:提出問題--猜想--進行實驗--得出結(jié)論.
(2)做凸透鏡成像實驗,要使燭焰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①由燭焰在c點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知2f=20cm,則凸透鏡的焦距f=10cm;
②a、b、c位置比較,a的位置大于b、c的位置,則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燭焰在c位置上成的像較大.③將蠟燭放置在12cm刻度線處,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因為是在光屏上成的像,所以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實像,凸透鏡成的實像與物體左右相反、上下也相反.
圖乙中的①像與物體相同,不符合;②像與物體左右相反,但上下相同;③像與物體上下相反,但左右相同;④符合.
故答案為:(1)平面鏡;不能;反證;進行實驗;(2)同一高度;中央;10;c;縮;④.
點評 本題是一道實驗探究題,要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然后分析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最后得出結(jié)論,同時注意不同實驗應用的探究方法;這道題對能力要求比較強,有一定的難度,是一道中檔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理課本的質(zhì)量約是50kg | B. | 教室門的高度約是6m | ||
C. | 一名中學生的身高約是1.65m | D. | 一瓶礦泉水的容積為500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次數(shù) | 1 | 2 | 3 |
電壓U/V | 2.0 | 3.8 | 4.5 |
電流I/A | 0.33 | 0.4 | 0.42 |
電功率P/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甲圖中,所砌墻壁與鉛垂線平行時,說明墻壁豎直 | |
B. | 在乙圖中,錘柄向下撞擊凳子時停了下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 | |
C. | 在丙圖中,拉動木塊的速度越快,木塊與木板間的摩擦力就越小 | |
D. | 在丁圖中,用力壓或拉彈簧時,彈簧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