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太空給地面的學生講課,如圖所示是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中做水球的實驗的情景,該實驗說明液體內部分子間存在引力,從而促使液體表面收縮拉向內部,形成球體,該水球成像原理與照相機(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相同.

分析 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之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來解答此題.

解答 解:
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水分子才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水球;
圖中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那么水珠相當于凸透鏡,照相機(或攝影像機等)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
故答案為:引;照相機.

點評 對分子之間作用力的存在形式應該清楚: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由于分子間距的原因,有時表現(xiàn)為引力,有時表現(xiàn)為斥力.根據(jù)物距和像距的關系,判斷凸透鏡成像性質和應用,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練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1)如圖1所示,用刻度尺測量A、B兩個木條的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其中對木條B的測量是正確的,這個木條的長度是1.67cm.
(2)如圖2所示,秒表的示數(shù)為1min39.8s,合99.8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關于音調和響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音調高,響度一定大B.音調小,則響度大
C.音調和響度有關D.音調和響度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8.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垂直于鏡面且可繞ON轉動.
(1)要使入射光線和其反射光線的徑跡同時在紙板上出現(xiàn),你認為紙板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應該是垂直(選填“垂直”或“不垂直”).實驗時,從紙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徑跡,這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
(2)如圖(a)所示,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實驗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這樣得出結論不合理(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憑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有偶然性,應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實驗.
(3)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因為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如圖(b)所示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在F上不能(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驗證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分析如圖并回答問題:

(1)該物質是晶體(填“晶體”“非晶體”),熔點是48℃.
(2)KB段物體是固態(tài),BC段是固液共存態(tài),CD段是液態(tài),B點物體是固態(tài),C點是液態(tài);
(3)物體熔化過程歷時8分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1)如圖1是某實驗小組做“測平均速度”的情形.
①測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frac{s}{t}$.
②小車從位置A開始沿直線運動到位置B為止,通過的距離是3.50cm.
③小車從位置A出發(fā)開始計時,到位置B時,所用時間如數(shù)字鐘所示,小車從A到B所用時間是5s.
④小車的平均速度是0.007m/s.
(2)如圖2甲所示是小明測量一金屬塊密度時的實驗情景,天平平衡后,盤中所放砝碼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然后,將金屬塊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圖丙所示的位置,在小明整理器材時,旁邊的小紅說小明的實驗有錯誤,要重做,機靈的小明思考后說,他不必重做,也可以得出正確實驗結果,則金屬塊的質量為71g,由此可計算出金屬塊的密度為7.1×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班級課桌的高度大約是( 。
A.0.75mB.0.75dmC.0.75cmD.0.75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9.如圖所示,畫出兩條入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對應的折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人們傾聽地聲,利用巖層發(fā)生形變時的地聲異常來預報地震,這是利用了(  )
A.固體能夠傳播聲音B.固體不能夠傳播聲音
C.固體傳播聲音速度快D.固體傳播聲音速度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