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如圖所示,一同學(xué)拉著木箱在水平地面勻速前進,請作出木箱受到的繩子拉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

分析 根據(jù)力的示意圖的定義,將箱子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即可.

解答 解:箱子受到拉力,方向沿右上方;受摩擦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水平向左;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點可以都畫在重心上;如圖所示:

點評 在畫力的示意圖時,若需要畫出物體受到的多個力的示意圖時,要將這幾個力畫成共點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一個被運動員踢出的足球,在空中向前運動時所受重力的情況是(  )
A.不受重力B.受到水平向前的重力
C.受到的重力比靜止在地面上時小D.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超聲波及其應(yīng)用人耳最高只能感覺到大約2000Hz的聲波,頻率更高的聲波是超聲波,聲波具有許多奇異特性:空化效應(yīng)--超聲波能在水中產(chǎn)生氣泡,氣泡爆破時釋放出高能量,產(chǎn)生強沖擊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斷沖擊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縫隙申的污垢迅速剝落,從而達到凈化物件表面的目的.傳播特性--它的波長短,在均勻介質(zhì)中能夠定向直線傳播,如果漁船載有水下超聲波發(fā)生器,它棒著向各個方向發(fā)射超聲波,超聲波遇到魚群全反射回來,漁船探測到反射波就知道魚群的位置,這種儀器叫做聲納,聲納也可以用來探測水中的暗礁.敵人的潛艦,測量海水的深度,根據(jù)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同超聲波探測金屬,陶瓷混凝土制品,甚至水庫大壩,檢查內(nèi)部是否有氣泡、空洞和裂紋.
(1)超聲波的頻率范圍是高于20000Hz.
(2)超聲波能夠清洗物件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
(3)用超聲波可以測量海水的深度是因為超聲波在海水中沿直線傳播,遇到海底會反射.超聲測距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
(4)宇航員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聲波測定兩山之間的距離,是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中國好聲音”比賽現(xiàn)場,吉他手彈奏電吉他發(fā)出的聲音是由琴弦的振動產(chǎn)生的;琴聲是通過空氣傳播到現(xiàn)場觀眾耳中的.觀眾在聽音樂時都要把手機關(guān)機或把鈴聲調(diào)成振動,目的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很小的顆粒,其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fā)絲粗細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顆粒直徑的數(shù)值,關(guān)于它的單位,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A.分米B.厘米C.毫米D.微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下表為D31動車從北京南到上海的運行時刻表,北京南到上海鐵路長1463km,根據(jù)列車時刻表回答下列問題:
車次到站、發(fā)車北京南南京上海
D31到站時間--19:1221:05
發(fā)車時間11:0519:14--
(1)從列車時刻表所列各項內(nèi)容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寫出兩條)
(2)計算D31動車有北京南開往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圖中動車要穿過一條隧道,動車假設(shè)以144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用力1min完全穿過長度為2000m的隧道,求這列動車的長度是多少?動車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時間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下列四個電路圖,能測量燈L1電流的電路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測量過程中向右移動游碼的作用相當于(  )
A.向左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B.右盤中減少砝碼
C.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D.右盤中增加砝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小英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位于凸透鏡兩側(cè).開始實驗時,小英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蠟燭的像,可能的原因是;排除故障后,當小英將蠟燭移動到26cm刻度線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了蠟燭倒立等大的像,則這塊凸透鏡的焦距為12cm.她又將蠟燭移至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選填“實”或“虛”).若她想得到蠟燭放大的實像,應(yīng)將蠟燭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選填“遠離”或“靠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