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汽車在短時間內(nèi)的速度可以變化很快.有些車幾秒鐘內(nèi)車速就可以從0km/h急升到110km/h.如圖是一輛車在10s內(nèi)的車速變化情況,由圖象可知第4s時車速為km/h,從第2s到第4s過程中,車速(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從第6s到第8s速度的變化比從第8s到第10s速度的變化(選填“大”或“小”)

【答案】30;增加;大
【解析】解:由圖可知第4s時車速為30km/h,從第2s到第4s過程中,車速不斷增加.
從第6s到第8s速度的變化為30km/h﹣10km/h=20km/h;從8s到第10s速度的變化為10km/h﹣0=10km/h,故從第6s到第8s速度的變化比從第8s到第10s速度的變化大.
故答案為:30;增加;大.
圖象中的橫坐標代表時間,其單位為秒;圖象中的縱坐標代表速度的大小,其單位為km/h,從左向右隨著時間的增長,汽車的運動速度不斷發(fā)生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阿基米德解開王冠之謎”的故事中,若王冠的質(zhì)量為490g,浸沒在水中稱時,王冠重4.5N,則這頂王冠在水中的浮力為______N,它排開的水重為_________N。(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俯臥撐是一項常見的體育健身活動。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做俯臥撐時的示意圖。小明重600N,1min鐘內(nèi)做俯臥撐30個,每做一次肩膀升高50cm。小明身體可視為杠桿,

O為支點,為重心,OA=1m,B到O點的距離AB=05m。求:

1)地面對手的支持力;

21min鐘內(nèi)小明所做的功;

3)小明做功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噪聲是一種環(huán)境污染,一些城市規(guī)定學校周邊機動車禁止鳴笛,下列減弱噪聲的方法與之相同的是( 。

A. 在錄音棚內(nèi)安裝隔音設備

B. 夜晚禁止建筑工地施工

C. 在學;蜃≌瑓^(qū)種植花草樹木

D. 在高噪聲廠房工作的人員要戴上耳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如圖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測量結果記錄為mm或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氣壓計測量大氣壓時,能使氣壓計示數(shù)變小的是( 。

A. 把氣壓計從山頂拿到山腳下 B. 天氣由晴轉(zhuǎn)陰雨

C. 季節(jié)從夏季轉(zhuǎn)到冬季 D. 把氣壓計從室內(nèi)拿到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是小明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制作的只需要一個砝碼的天平,橫梁可繞軸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左側(cè)為懸掛在固定位置P的置物盤,右側(cè)所用砝碼是實驗室里常見的鉤碼,用細線掛在右側(cè)帶刻度線的橫梁上

1下面是小明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幾個主要步驟,最合理的順序是 填寫序號

A將懸掛鉤碼的細線移到右側(cè)橫梁的零刻線Q處

B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

C調(diào)整橫梁右側(cè)的平衡螺母使橫梁上懸掛的重垂線對準底座上的標記

D將待測物體放在天平左側(cè)的置物盤中

E由細線在橫梁上的位置對應的刻度值直接得出物體的質(zhì)量

F移動懸掛鉤碼的細線使橫梁上懸掛的重垂線對準底座上的標記

2調(diào)節(jié)天平至水平位置平衡后,剛把待測物體放在天平左側(cè)的置物盤中時,橫梁上懸掛的重垂線將對準底座上標記的 側(cè)填“左”或“右”

3若某次測量最終達到平衡時鉤碼位于右側(cè)橫梁上的N處,如圖乙所示,已知OP=L,OQ=d,ON=a,鉤碼質(zhì)量為m,則待測物體的質(zhì)量M= .(用所給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了功率知識后,小明和小亮兩位同學想測量紙錐下落時重力做功的功率,請你幫忙將實驗過程補充完整。

1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用直接測量的量寫公式。

2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下落時間、_____和____寫出物理量,相應的測量工具為秒表、____和___。

3下列關于紙錐在豎直下落過程中重力做功功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中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防止因慣性造成傷害,許多汽車上都配置安全帶,但火車上卻沒有。原因是 ( )

A. 人在火車上慣性消失了 B. 火車的速度比汽車的速度大

C. 火車極少急剎和突然加速 D. 人在火車上所受重力比在汽車上所受重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