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華和小明做“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實驗,現(xiàn)有電源(電壓為2伏的整數(shù)倍且保持不變)、一個待測電阻Rx、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兩個(甲:“20Ω 2A”,乙:“50Ω 2A”)、電鍵以及導線若干.小華首先選擇一個變阻器進行實驗,他正確連接電路,使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閉合電鍵時電表示數(shù)如表一中實驗序號1所示.小明用另一個變阻器實驗,正確連接電路且使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閉合電鍵時電表示數(shù)如表二中實驗序號1所示
表一:小華的實驗記錄
實驗
序號
電壓表示數(shù)
(伏)
電流表示數(shù)
(安)
12.00.20
2 
3 
表二:小明的實驗記錄
實驗
序號
電壓表示數(shù)
(伏)
電流表示數(shù)
(安)
12.00.20
2 
3 
①若小華選擇的變阻器為甲(乙),他實驗所用電源的電壓為6V(12V).
②實驗中他們分別移動變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時,觀察到電流表示數(shù)均如圖所示.他們繼續(xù)移動滑片P,發(fā)現(xiàn)當電壓表示數(shù)最大時,電流表指針在圖的位置上恰好都偏轉(zhuǎn)了8格.請將他們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寫在表一、表二的實驗序號2中.
③小華和小明都只測量了兩組數(shù)據(jù),不符合實驗要求,兩位同學討論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請簡要說明他們的解決辦法,并通過計算求出Rx的阻值10.2Ω(計算電阻時精確到0.1歐).

分析 ①因電路連接正確,所以電壓表并聯(lián)在待測電阻的兩端,分小華選用甲或乙變阻器分2種情況討論: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變阻器連入電路中阻值最大的電壓,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特點求電源電壓;
②根據(jù)電流表可能選用的量程,正確電流表的示數(shù);
根據(jù)電壓表達到最大值,由歐姆定律判斷此時的電流最大,結合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從而確定圖中電流表的示數(shù);
由歐姆定律,根據(jù)兩電流表示數(shù)之比確定兩電流表的量程,根據(jù)電流表指針在圖的位置上恰好都偏轉(zhuǎn)了8格
確定兩電流表的最終示數(shù)大小;
③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3次測量的電阻的大小,為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減小誤差,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測量結果.

解答 解:①他正確連接電路,使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最大,電壓表并聯(lián)在待測電阻的兩端;由表中數(shù)據(jù)知,
U1=2V,I1=0.2A;
若小華選擇的變阻器規(guī)格為20Ω 2A,則根據(jù)歐姆定律,變阻器的電壓U=I1R=0.2A×20Ω=4V,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電源電壓U=U+U1=4V+2V=6V;
若小華所用的變阻器的規(guī)格為50Ω 2A,變阻器電壓為U=I1R=0.2A×50Ω=10V,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小華用的電源電壓U=10V+2V=12V;
②實驗中他們分別移動變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時,觀察到電流表示數(shù)均如圖所示,
圖中電流表若選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電流表示數(shù)I=0.4A;
若電流表選用大量程,分度值為0.1A,示數(shù)為2A;
他們繼續(xù)移動滑片P,發(fā)現(xiàn)當電壓表示數(shù)最大時,即電壓表示達到電源電壓,分別為U2=6V、U3=12V;
根據(jù)歐姆定律,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都比原來的電流要增大,因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2A,
所以根據(jù)圖中電流表指針讀數(shù)時,兩電流表的示數(shù)只能都為0.4A,
因又電壓表示數(shù)分別為U2=6V、U3=12V;根據(jù)歐姆定律,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之比約為1:2,
所以電壓表示數(shù)為6V的電路中,電流表只能選用小量程(分度值為0.02A),
而電壓表示數(shù)為12V的電路中,電流表只能選用大量程(分度值為0.1A),
因電流表指針在圖示的位置上恰好都偏轉(zhuǎn)了8格,示數(shù)都增大了8格,
即電流表的示數(shù)分別分I2=0.4A+8×0.02A=0.56A;
I3=0.4A+8×0.1A=1.2A;
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中:

表一:小華的實驗記錄
實驗
序號
電壓表示數(shù)
(伏)
電流表示數(shù)
(安)
12.00.20
2 6.00.56
3 
表二:小明的實驗記錄
實驗
序號
電壓表示數(shù)
(伏)
電流表示數(shù)
(安)
12.00.20
2 12.01.20
3 
③根據(jù)他們測量的三組數(shù)據(jù),由歐姆定律,待測電阻分別為:
R1=$\frac{{U}_{1}}{{I}_{1}}=\frac{2.0V}{0.2A}$=10.0Ω;
R2=$\frac{{U}_{2}}{{I}_{2}}=\frac{6V}{0.56A}$=10.7Ω;
R3=$\frac{{U}_{3}}{{I}_{3}}=\frac{12V}{1.2A}$=10.0Ω,
取三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R=$\frac{{R}_{1}{+R}_{2}{+R}_{3}}{3}$=$\frac{10.0Ω+10.7Ω+10.0Ω}{3}$=10.2Ω.
故答案為:①甲(乙);6V(12V);
②如上表所示;
③根據(jù)他們測量的三組數(shù)據(jù),2V、0.2A;6V、0.56A;12V、1.2A,由歐姆定律,分別求出待測電阻的大小,取三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10.2Ω.

點評 本題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考查歐姆定律、串聯(lián)電路規(guī)律的靈活運用及數(shù)據(jù)的處理的方法和分類討論、分析推理的能力,難度較大.為壓軸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物理概念及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冰的比熱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熱量是2.1×103J
B.一臺機器的功率為1000W,表示這臺機器1s內(nèi)做的功為1000J
C.物體含有內(nèi)能的多少叫熱量
D.一臺機器的機械效率是60%,表示這臺機器所做的功中有用功比額外功多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中,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
透過玻璃球觀察
B.
夜晚的激光束
C.
鏡中的“倒影”
D.
變折的鉛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小夢想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他找到了家里的一些實驗器材:

(1)她應該選擇玻璃板(平面鏡/平板玻璃)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2)選好器材后,她將器材按照如圖所示位置擺放好,若將鏡前蠟燭稱為蠟燭A,鏡后蠟燭稱為蠟燭B,則她要想觀察到蠟燭A所成的像,她應在蠟燭A(選填“A”或“B”)一側(cè)觀察.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蠟燭通過鏡成兩個像,原因是玻璃板兩個表面各成一個像.
(4)小夢對(3)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改進后重新開始實驗如圖乙,點燃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移動蠟燭B,直到看上去與蠟燭A的像重合,此現(xiàn)象說明像與物體大小相等,在這個過程中蠟燭B不應該(選填“應該”和“不應該”)點燃.
(5)試驗結束后,小夢把兩塊方形平面鏡拼成一塊大鏡子給一個貓玩具照鏡子,如圖丁所示,若圖中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邊界MN分別向兩側(cè)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D.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不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我國的古詩詞文化有幾千年的燦爛歷史,很多名句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詩句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錯誤的是( 。
A.“綠樹濃郁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句中“濃陰”是光直線傳播形成
B.“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淺”句中“水淺”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人看到“落日”是光線經(jīng)過大氣發(fā)生折射而成的像
D.“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一臺1.5kg的筆記本電腦,拿到月球上,它的質(zhì)量為1.5kg,他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為地球的1/6,它在月球上收到的重力為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如圖,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為1.90cm;用天平測量小石塊的質(zhì)量,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如圖所示,則小石塊的質(zhì)量為62g.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是4.6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上自習課時,調(diào)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聲歌唱,他手摸喉頭,感覺到喉頭在振動;正在靜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認為小明的歌聲是噪聲(填“樂音”或“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同學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電阻R1的阻值(約9Ω左右),電源選用兩節(jié)干電池.
(1)按圖甲電路,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補畫完整,并使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時阻值變大.(導線連線不能交叉)
(2)該同學檢查電路連接正確,合上開關,可是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電壓表示數(shù)為3V不變,你認為發(fā)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定值電阻R1的斷路或滑動變阻器短路.
(3)清除故障后,小明將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時,兩表讀數(shù)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R1=10Ω,你認為這個結果可靠?理由是不可靠;因為實驗次數(shù)少,應該多測幾次,求平均值,以便減小誤差.
(4)如果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shù)分別為U和I,而它們自身電阻分別為R1和R2,則R2更準確的表達式為RX=$\frac{U{R}_{V}}{I{R}_{V}-U}$;(數(shù)字表達式用已知字母表示).
(5)老師告訴小明他們,利用一個電流表(或電壓表)和一個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也能測出待測電阻的阻值.小明所在的學習小組設計如圖所示的四種電路,電阻R0的阻值已知,電源電壓未知且保持不變,則能測出Rx阻值的電路是A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