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興趣小組提出利用斜面、鋼球、木塊等器材探究“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開展了如圖所示的活動.
(1)實驗中通過比較木塊________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
(2)在圖甲和圖丙中,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比較甲、乙兩圖用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自由滾下,目的是研究鋼球的動能與________的關系.
(3)由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做功,同學們聯(lián)想到汽車撞擊行人出現(xiàn)交通事故的情景,并猜想到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與“超載”、“超速”有關.進一步探究,獲得了表格內的數(shù)據(jù):
實驗序號 | 鋼球質量m/g | 鋼球自由滾下高度h/cm | 木塊被撞后運動的距離s/cm |
甲 | 10 | 20 | 40 |
乙 | 10 | 10 | 10 |
丙 | 20 | 20 | 80 |
分析表格內的數(shù)據(jù)可知,利用甲、丙兩次實驗可驗證危害程度與________有關(選填“超載”或“超速”).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簡單機械和功11.5機械效率 題型:單選題
分別用杠桿、斜面和滑輪組將同一物體舉到相同高度,對物體所做的功
A. 杠桿最多 B. 斜面最多 C. 滑輪組最多 D. 一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年人教八年級上冊 第二章 聲現(xiàn)象 第3節(jié) 聲的利用 同步練習 題型:單選題
下列事例中屬于聲音傳遞信息的是
A. 陽光從東方射過來了
B. 雷聲從東方傳過來了
C. 云朵從東方跑過來了
D. 花香從東方飄過來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物理第19章 生活用電 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家庭電路的部分電路如圖所示,其中甲、乙兩處分別裝用電器和開關.對此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火線上的保險絲應該改裝到零線上 B. 甲處應裝開關,乙處應裝用電器
C. 使用試電筆辨別火線和零線時,手指不可以碰到筆尾金屬體 D. 當保險絲熔斷后,可以用銅絲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第12章 機械能和內能單元測試卷 題型:計算題
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用煤爐給8kg的水加熱,同時他們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加熱過程中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線,若在4min內完全燃燒了1.4kg的煤,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煤的熱值約為3×107J/kg,求:
(1)經過4min時間加熱,水所吸收的熱量.
(2)煤爐燒水時的熱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第12章 機械能和內能單元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大口玻璃瓶內有一些水,塞緊瓶塞用打氣筒向瓶內打氣?捎^察到在瓶塞跳起來的同時瓶內出現(xiàn)白霧,說明氣體膨脹過程中溫度_____(升高/降低/不變)內能_____(增大/減小/不變)。該結論不能解釋下列現(xiàn)象中的_____(填序號)
①137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導致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相應降低
②熱機的做功沖程
③用切割機切割鋼條時火星飛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第12章 機械能和內能單元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小明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從球離開手到最后落在地面的過程中,則動能EK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不計空氣阻力),最接近下圖中的哪一個?(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 第13章 電路初探 單元測試卷 題型:填空題
根據(jù)如圖所示電路,回答下列問題.
(1)電壓表Vl測量的是_____的電壓;電壓表V2測量的是_____的電壓
(2)若V1的讀數(shù)為2V,V2的讀數(shù)是5V;則L2兩瑞的電壓是_____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2019學年度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練習: 2.1 物體的尺度及其測量 題型:填空題
在用刻度尺測量一截鉛筆的長度時(如圖),特意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讀數(shù),他發(fā)現(xiàn)三種讀數(shù)結果并不一樣。你認為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cm,正確的讀數(shù)角度應該是如圖中的_______(選填“甲”、“乙”、“丙”).按正確方法讀數(shù)時,該鉛筆的長度是_______cm.將粗細均勻的金屬絲在筆桿上緊密繞30圈,如圖所示,線圈長度是_______cm,金屬絲直徑是_______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