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2.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的原理是:v=$\frac{s}{t}$.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
(3)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的過程速度越來越大.
(4)實驗時,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這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選填“大”或“小”).

分析 (1)測量小車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測量斜面長度和運動時間,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2)斜面坡度越小,小車速度變化越慢,小車運動時間越長,越方便時間的測量;
(3)由圖讀出小車通過AB和BC走的路程和時間,利用速度公式分別求出小車通過上半段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比較vAB和vBC大小即可;
(4)讓小車過了A點才開始計時,會導致時間的測量結果偏小,平均速度會偏大.

解答 解:
(1)本實驗依據的原理是v=$\frac{s}{t}$,
(2)實驗中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時間;
(3)由圖知,小車通過AB和BC走的路程sAB=10.0dm-6.0dmm=4.0dm=0.4m,sBC=6.0dm-1.0dmm=5.0dm=0.5m,
所用的時間tAB=15:35:22-15:35:20=2s,tBC=15:35:23-15:35:22=1s,
速度:vAB=$\frac{{s}_{AB}}{{t}_{AB}}$=$\frac{0.4m}{2s}$=0.2m/s,
vBC=$\frac{{s}_{BC}}{{t}_{BC}}$=$\frac{0.5m}{1s}$=0.5m/s;
由以上的計算可以看出,vAB<vBC,所以小車在下滑過程速度越來越大,
(4)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計時晚,故所計時間偏小,由v=$\frac{s}{t}$可知,計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為:(1)v=$\frac{s}{t}$;(2);(3)大;(4)大.

點評 “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一定學會讀出路程和時間,按平均速度的定義代入v=$\frac{s}{t}$算出平均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所示,人游泳之后剛從水中出來,感覺特別冷;天熱時,狗常把舌頭伸出來.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水在蒸發(fā)(填“蒸發(fā)”或“沸騰”)過程中吸熱(填“吸熱”或“放熱”),致使液體及與液體接觸的物體溫度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小黑畫出的下列如圖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勻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類,有確定熔點的是晶體(填“晶體”或“非晶體”).在冰、玻璃、鐵中,沒有確定熔點的是玻璃.水銀的熔點是-39℃,則它在-42℃時一定是固態(tài)(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如圖所示是探究并聯電路電流規(guī)律的實驗電流表的示數圖.在選擇量程時不知電流大小時應先進行試觸,讓電流從“+”接線柱進從“-”接線柱出.電流表甲的分度值是0.02A,電流表的讀數甲是0.26A,乙是2.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當水溫升到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5min后停止讀數,部分數據記錄如表:

水的溫度/℃909294989898989898
(1)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圖1中a、b所示.則圖中b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
(2)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水的沸點是98℃;可判斷出當時的大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選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3)如圖2其中能正確反映研究水沸騰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B
(4)若想縮短加熱時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減少水的質量(只答出一種方法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小華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著重500N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10s內勻速直線運動了5m,物體重力做功是0J,小華做功的功率是5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在學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后,小明選擇了一塊焦距未知的凸透鏡,對凸透鏡成像特點作了進一步探究.

(1)為了測量凸透鏡焦距,他讓一束平行光正對射向該透鏡,須調節(jié)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圖-1是調節(jié)完成的狀態(tài),該透鏡焦距f=10cm;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發(fā)現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燭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BD
A.光屏、凸透鏡和燭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凸透鏡的一倍焦距
C.蠟燭在凸透鏡的兩倍焦距處                     D.蠟燭在凸透鏡的焦點上
(3)如圖2,要使像能夠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透鏡向下 (上/下)調整.
(4)當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時,如果用遮光板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分,我們觀察光屏時,將會在光屏看到.
A.燭焰像的下半部分                            B.燭焰像的上半部分
C.燭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變暗                  D.燭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變
(5)當燭焰距凸透鏡15cm時,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當燭焰向左(遠離透鏡)移動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將光屏向左 (左/右)移.
(6)在上一步實驗獲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前(如圖3),要使光屏上還能成清晰的像,可將蠟燭向左 (左/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我們能看見物體,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
A.物體本身是光源B.物體必須放在陽光下
C.物體發(fā)出(或反射)光進入人的眼睛D.物體和眼睛必須在一條直線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