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在使用托盤天平時,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________處;
(2)調節(jié)橫梁右端的________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3)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________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解:天平使用方法:一放在水平臺上;
二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
三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間或左右擺動幅度相等;
四稱量;
五記數,物體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故答案為:零刻度;平衡螺母;游碼.
分析: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一放平;二撥零;三調平;四稱量;五記數.
點評:考查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實驗中一定嚴格遵守才能熟練回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6?上海)在使用托盤天平時,被測物體應放置在
盤中,砝碼應放置在
盤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麗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先把它放到水平臺上,在調節(jié)橫梁時,應把游碼移到
標尺左邊的零刻線處
標尺左邊的零刻線處
,發(fā)現橫梁左端高、右端低,他應該把平衡螺母向
端調(填“左”或“右”).他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鹽水的質量,出現了如圖1所示的情況,此時她應進行的操作是:
取下最小的砝碼,再移動游碼直至天平平衡
取下最小的砝碼,再移動游碼直至天平平衡
.當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2所示時,天平橫梁正好平衡,則該物體的質量為
81.4
81.4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在測定液體密度的實驗中:
(1)小明在使用托盤天平時,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發(fā)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的右側(如圖1所示),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使橫梁平衡.

(2)小明用調好的天平稱液體質量,往燒杯中倒入液體,稱出燒杯與液體的總質量為70g,把杯中的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如圖2甲所示,再稱燒杯和剩下液體的總質量時,發(fā)現加小砝碼總不能使天平平衡,這時應移動
游碼
游碼
使天平平衡,若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2乙所示,則倒入量筒內液體質量為
16
16
g,量筒內液體的體積是
20
20
cm3,液體的密度為
0.8×103
0.8×103
kg/m3
(3)若小剛在用已調好的天平測液體質量時,操作如圖3所示,請你指出其中的兩條錯誤.
用手直接拿砝碼
用手直接拿砝碼
;②
物體放在了天平的右盤,砝碼放在了天平的左盤
物體放在了天平的右盤,砝碼放在了天平的左盤

(4)以下是某同學測定液體的密度的一些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空礦泉水瓶的質量mo;②在礦泉水瓶里裝滿水,用天平測出它們的總質量m1;③用礦泉水瓶裝滿液體,用天平測出它們的總質量m2;④用量筒測出礦泉水瓶里所盛液體的體積V;⑤計算液體的密度.這些步驟中可省去的是

A.①B.②C.③D.都不能省去
(5)省去此步驟后,液體密度的表達式為:ρ=
m2-m0
m1-m0
×ρ
m2-m0
m1-m0
×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小明將天平橫梁上的游碼移到“0”刻度線上后,發(fā)現橫梁指針向左偏,此時他應該
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
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
.稱量時,天平再次平衡,砝碼及游碼指示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小明在記數據時發(fā)現他不小心把金屬塊放在了天平的右盤,而把砝碼放在了天平的左盤,略一思考,他覺得不需要重新實驗也可以得到金屬塊的質量.則金屬塊的實際質量為
12.6
12.6
g.如果給你如乙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你認為
不能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用它測量該金屬塊重力,理由:
金屬塊的重力小于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
金屬塊的重力小于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測定液體密度的實驗中:
精英家教網
(1)小明在使用托盤天平時,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發(fā)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的左側,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使橫梁平衡.
(2)小明用調好的天平稱液體質量,往燒杯中倒入液體,稱出燒杯與液體的總質量為70g,把杯中的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如圖1甲所示,再稱燒杯和剩下液體的總質量時,發(fā)現加小砝碼總不能使天平平衡,這時應移動
 
使天平平衡,若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1乙所示,則倒入量筒內液體質量為
 
g,量筒內液體的體積是
 
cm3,液體的密度為
 
kg/m3
(3)若小剛在用已調好的天平測液體質量時,操作如圖2所示,請你指出其中的兩條錯誤.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