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將帶鉤的木塊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勻速拉動木塊,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穩(wěn)定.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木塊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
B.木塊相對彈簧測力計是運動的
C.木塊受到的重力與水平面對木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在木塊上放一鉤碼后,繼續(xù)拉動木塊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小
【答案】C
【解析】A、木塊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拉力等于摩擦力,故A錯誤;
B、木塊相對于彈簧測力計的位置沒有變化,所以是靜止的,故B錯誤;
C、木塊豎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桌面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
D、木塊與桌面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沒變,放一鉤碼后,滑動摩擦力變大,所以拉動木塊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故D錯誤,
所以答案是:C.
【考點精析】關于本題考查的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和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需要了解平衡: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做平衡;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更加粗糙(2)增大壓力;減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動摩擦轉(zhuǎn)變?yōu)闈L動摩擦可以大大減小摩擦 (2)加潤滑油使接觸面變光滑也可以減小摩擦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時,某同學利用小桌、海綿和砝碼等器材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
比較乙、丙兩圖,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實驗中,每次都讓小車從斜面頂端處由靜止開始滑下,改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測量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結(jié)果記錄在表中.接觸面 小車運動的距離s/(單位:cm)
毛巾 18.00
棉布 26.58
木板
(1)小車下滑時,其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_.小車每次滑行到斜面底端時,都具有相同的_____.
(2)若小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3s后停止,位置如圖所示.則小車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m/s.
(3)小車在水平毛巾上滑行時,它在豎直方向受到____和毛巾給它的支持力平衡;在水平方向受到___的作用.在鋪有毛巾表面上滑行距離最短,是因為小車受到的_____.
(4)由實驗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___,小車滑行的距離越____.如果物體不受外力作用,小車的速度將保持不變,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圖中所給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蝙蝠可以發(fā)出頻率為1000Hz的聲音
B. 人能聽到蝙蝠發(fā)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
C. 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fā)聲頻率范圍大
D. 15Hz的聲音只要響度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判斷一個電阻是否能等效替代另外兩個串聯(lián)的電阻,主要看
A. 電路中的電流是否相同
B. 電路兩端電壓是否相等
C. 導體長度、橫截面積都相等時,導體的材料是否相同
D. 在電路兩端電壓相等時,電路中的電流是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理學研究成果在軍事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有一種成為石墨炸彈的武器在戰(zhàn)爭時被用來破壞敵方的供電設施.這種炸彈不會造成人員傷亡,而是在空中散步大量極細的石墨絮狀物,這些石墨絮狀物是(填“導體”或“絕緣體”)飄落到供電設備上會造成(“開路”或“短路”),從而使供電系統(tǒng)癱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蒸發(fā)的是
A. 鐵塊變成鐵水 B. 夏天從冰箱拿出的蘋果“冒汗”
C. 霜的形成 D.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會兒不見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huán)現(xiàn)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層中的水不斷變成水蒸氣,這一過程要 . 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氣或形成的.在一定條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了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變成水是過程需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