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小明用玻璃板、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刻度尺、白紙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
(1)實驗在______(填“較暗”或“較亮”)的環(huán)境中完成較好.
(2)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______(填“A”或“B”)這一側觀察.
(3)選用兩支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______關系.
(4)移走后面的蠟燭B,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上光屏,在像的一側觀察,發(fā)現(xiàn)光屏上沒有像呈現(xiàn),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為______(填“虛”或“實”)像.
(5)小明將蠟燭A向玻璃板移近2cm,則蠟燭B應______(填“靠近”或“遠離”)玻璃板2cm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6)在此實驗中,玻璃板要求豎直放置,而小明發(fā)現(xiàn)汽車的擋風玻璃卻不會豎直安裝,其主要原因是為了______.
A.造型奇特      B.減小外界噪音的干擾
C.增大采光面積    D.排除因平面鏡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答案】分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時,物體和環(huán)境的對比度越大,并且物體越亮,物體成像越清晰.
(2)眼睛觀察物體像時,眼睛要在物體一側,既能看到物體的像,也能透過透明玻璃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物體.
(3)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4)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像是判斷實像和虛像的最佳方法.
(5)根據(jù)物體在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判斷: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6)汽車前的擋風玻璃傾斜放置時,從平面鏡成像特點上分析像的位置,判斷傾斜放置的優(yōu)點.
解答:解:(1)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燭焰和環(huán)境的對比度比較大,并且燭焰很亮,燭焰的像會很清晰,便于進行實驗.
(2)眼睛在蠟燭A的一側,同時能看到蠟燭A的像,同時能看到代替蠟燭A的蠟燭B.
(3)實驗時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當蠟燭B和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4)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說明平面鏡成虛像.
(5)蠟燭A向玻璃板移近2cm,根據(jù)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蠟燭B應靠近玻璃板2cm.
(6)汽車玻璃傾斜放置時,車內(nèi)乘客的像在擋風玻璃的上方,和路上行人分開,比較安全.
故答案為:(1)較暗;(2)A;(3)大。唬4)虛;(5)靠近;(6)D.
點評:掌握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各實驗器材選擇和操作的原因,例如選擇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的原因、透明薄玻璃板的原因、刻度尺的作用、為什么玻璃板要豎直方法、選擇較暗環(huán)境的原因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