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甲所示是小紅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如圖乙所示是小明探究“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紅發(fā)現(xiàn):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距離越 .聯(lián)想到在雨雪天駕駛汽車應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汽車之間的距離.
(2)小明發(fā)現(xiàn):鋼球質量越大,動能越 .聯(lián)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時標明“120”和“100”字樣, (選填“大客車”或“小轎車”)的限速應該是100km/h.
(3)小紅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認為其中準確的是 .(圖中的黑點表示小紅同學)
(4)小明在做乙圖所示實驗中,在斜面底端放置木塊的作用是 。小球和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⑴遠 增大 ⑵大 大客車 (3)A
(4)通過木塊移動距離的長短來表示小球動能的大小 變小
解析試題分析:(1)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在雨雪天阻力小,駕駛汽車應適當增大汽車之間的距離,防止追尾發(fā)生交通事故.
(2)實驗表明,鋼球質量越大,動能越大,越不容易剎車,不同車型的汽車應限制不同的車速,大客車質量大,相同速度時動能大,所以限制速度。
(3)當秋千運動到最高點時,人和秋千在這一瞬間是靜止的,所以當此時外力全部消失時,人和秋千都會保持靜止的狀態(tài)不再改變,故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4)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被推動距離大小,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
小球和木塊在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所以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將變小。
考點: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探究實驗;探究動能大小的實驗。
點評:本題考查了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質量對物體動能的影響、慣性等知識,要學會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并能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分析解答問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無錫市九年級二模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甲所示是小紅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如圖乙所示是小明探究“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紅發(fā)現(xiàn):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距離越 .聯(lián)想到在雨雪天駕駛汽車應適當 (選填“增大”或“減小”)汽車之間的距離.
(2)小明發(fā)現(xiàn):鋼球質量越大,動能越 .聯(lián)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時標明“120”和“100”字樣, (選填“大客車”或“小轎車”)的限速應該是100km/h.
(3)小紅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認為其中準確的是 .(圖中的黑點表示小紅同學)
(4)小明在做乙圖所示實驗中,在斜面底端放置木塊的作用是 。小球和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甲所示是小紅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
如圖乙所示是小明探究“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處由靜止開始滑 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處由下,停在圖中所示位置 靜止開始滾下,撞擊相同木塊后,停在圖示位置
(1)小紅發(fā)現(xiàn):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距離越 ▲ .聯(lián)想到在雨雪天駕駛汽車應適
當 ▲ (選填“增大”或“減小”)汽車之間的距離.
(2)小明發(fā)現(xiàn):鋼球質量越大,動能越 ▲ .聯(lián)想到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時標明“120”和“100”字樣, ▲ (選填“大客車”或“小轎車”)的限速應該是100km/h.
(3)小紅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認為其中準確的是 ▲ .(圖中的黑點表示小紅同學)
(4)小明在做乙圖所示實驗中,在斜面底端放置木塊的作用是 ▲ 。小球和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將 ▲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圖甲 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