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圖所示,將彈簧測力計左端固定在墻上,右端用細線與重力為10N的木塊相連,木塊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車上,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現(xiàn)拉動小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相對地面總保持靜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N,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木塊不受摩擦力B.木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D.木塊受到摩擦力大小為10N

分析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據(jù)此判斷摩擦力方向,對木塊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求出滑動摩擦力的大。

解答 解:由圖知,木塊相對于小車向左運動,則木塊受的滑動摩擦力方向與木塊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水平向右;
木塊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處于靜止狀態(tài),即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滑動摩擦力f=F=4N;
由上分析知,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知道滑動摩擦力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條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殲15戰(zhàn)機從航空母艦的甲板起飛,以戰(zhàn)機為參照物,飛行員是靜止;汽車剎車的過程,伴隨著能量從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內(nèi)能散失到空氣中,此過程能量的總和不變(選填“增大”、“不變”或“縮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我們選擇了如圖甲的裝置.應(yīng)該選擇輕(選填“輕”或“重”)卡片進行實驗.將系于卡片兩對角的細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后,在兩線端掛上相同鉤碼如圖乙所示,此時卡片能平衡(填“能”或“不能”);探究活動中還要求把卡片轉(zhuǎn)過一個角度,然后再松手.這樣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對物體平衡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一個空瓶子質(zhì)量是150g,當裝滿水時,瓶和水的總質(zhì)量是400g;當裝滿另一種液體時,瓶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是350g.求:
(1)水的質(zhì)量是多少?
(2)瓶子的容積是多少?
(3)液體的密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科學家與其貢獻對應(yīng)正確的是(  )
A.湯姆生:發(fā)現(xiàn)質(zhì)子B.盧瑟福:發(fā)現(xiàn)電子
C.查德威克:發(fā)現(xiàn)中子D.蓋爾曼:提出原子核式結(jié)構(gò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小強想測量一個底面積為10cm2的長方體木塊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高,如圖甲所示,則木塊高2.50cm.用托盤天平測量木塊的質(zhì)量,當右盤所加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時天平平衡,則木塊質(zhì)量為14g,密度為0.56×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由同種金屬材料制成三塊金屬塊A、B、C,其中只有一塊金屬塊是空心的.已知A、B、C的質(zhì)量分別是2g、10g、16g,A、B、C的體積分別是1cm3、5cm3、10cm3
(1)A、B、C三個金屬塊的密度分別是多少?
(2)A、B、C三個金屬塊哪個是空心的?
(3)金屬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如圖所示,氣凝膠是一種多孔狀、類似海綿結(jié)構(gòu)的硅元素固體,孔狀內(nèi)有99.8%的空間.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kg/m3,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堅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溫.若將其壓縮至很小體積之后也能迅速復原.據(jù)悉2018年美國宇航局派宇航員登陸火星時,就將用它制成隔熱宇航服.
(1)從上述介紹中,可以判斷氣凝膠這種物質(zhì)具有哪些優(yōu)異的物理屬性?請說出兩點.
(2)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金屬塊表面涂上8mm厚的氣凝膠,結(jié)果在lkg的炸藥爆炸中氣凝膠毫發(fā)無損.若金屬塊為體積為1m3的立方體,則覆蓋在金屬塊上的氣凝膠質(zhì)量為多少?
(3)某大型飛機采用現(xiàn)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jié)構(gòu)鋼制造,重2.32×106N,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氣凝膠”的質(zhì)量為多少?(鋼的密度為7.9×103kg/m3,g取10N/k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相同材質(zhì)、不同粗細的琴弦,主要是改變聲音的( 。
A.音調(diào)B.音色C.響度D.振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