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位同學(xué)用20 s,從一樓走到三樓,他上樓時的功率可能是

A15 W B15 W C150 W D1500 W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一學(xué)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每一層樓的高度約為2m,從一樓走到三樓,上升的高度約為6m,則克服重力做的功為:W=Gh=mgh=50kg×10Ng×6m=3000J,他上樓時的功率可能是:P=W/t=3000J/20s=150W,故選C。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跟條形磁體的磁場相同,將通電螺線管中插入鐵芯就制成了_______,判斷它的兩極與電流的方向可用________________定則來判斷:用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是螺旋管中_______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端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某小組同學(xué)利用圖甲所示的電路圖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燈泡額定電壓為3.8V、電阻約為10Ω.

①請幫該組同學(xué)將圖甲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②閉合開關(guān)后,發(fā)現(xiàn)電壓表示數(shù)接近電源電壓,電流表指針有明顯偏轉(zhuǎn),移動變阻器的滑片,兩表示數(shù)均不變,原因可能是

③問題解決后,閉合開關(guān),改變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當(dāng)小燈泡正常發(fā)光,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此時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

(2)測量結(jié)束后,該小組同學(xué)用圖丙的電路圖探究歐姆定律,實驗中他們所用的定值電阻分別是5Ω、10Ω、15Ω,電源電壓為4.5V.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阻的關(guān)系”時,控制定值電阻兩端電壓3V不變,把定值電阻由5Ω換成10Ω,閉合開關(guān)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將變阻器的滑片P向 (填“左”或“右”)移動,目的是 .若要完成整個實驗,選擇的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為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滴水銀靠近時,能自動結(jié)合成一滴較大的水銀,這一事實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_________;物體不能無限地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變甜,說明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會______,說明分子間有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水平地面上,用2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50N的小車,使小車沿水平方向前進了10m,此過程中拉力所做的功是

A200J B500J C1000J D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多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當(dāng)燭焰離透鏡12cm時成的是放大的實像,當(dāng)燭焰離透鏡7cm時成的是放大的虛像,則這個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 5cm B. 10cm C. 11cm D. 14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高空拋物現(xiàn)象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據(jù)報道:一個50g的雞蛋從18樓拋下來就可以砸破行人的頭骨,從25樓拋下可使人當(dāng)場死亡由此可知,雞蛋的重力勢能與__________有關(guān),下落過程是將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燒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燈對燒瓶微微加熱,過一會兒停止加熱。在此實驗中可以看到,固態(tài)的碘沒有熔化,而直接變成紫色的碘蒸氣,這種現(xiàn)象叫_______。停止加熱后,碘的蒸氣沒有液化,而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碘,這種現(xiàn)象叫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序號

動滑輪重G/N

鉤碼重力G/N

鉤碼上升高度h/m

繩的拉力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

0.1

1

0.2

0.6

0.4

83.3%

0.1

2

0.2

1.1

0.4

90.9%

0.2

2

0.2

1.2

0.4

83.3%

(1)實驗時,應(yīng)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動滑輪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對于同一動滑輪,所提升鉤碼的重力增大,機械效率將 ;提升相同重力的鉤碼時,動滑輪的重力增大,其機械效率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