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做“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時,如圖所示.
(1)實驗中,通過_____的大小來比較電阻的大小,運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
(2)為了研究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應選用導線_____,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
(3)為了研究電阻與_____的關系,應選用導線B和導線E.
導線代號 | A | B | C | D | E | F | G |
長度(m) | 0.5 | 0.5 | 1.5 | 1.0 | 0.5 | 1.5 | 0.5 |
橫截面積 (mm2) | 1.2 | 1.8 | 1.8 | 1.2 | 0.8 | 1.2 | 1.2 |
材料 | 錳銅 | 鎢 | 鎳鉻 | 錳銅 | 鎢 | 錳銅 | 鎳鉻 |
電流(A) | 0.6 | 0.5 | 0.2 | 0.3 | 0.4 | 0.2 | 0.2 |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陽學習了熱學知識后,知道晶體凝固過程會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由此引發(fā)了他的思考,晶體凝固過程放熱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1)他猜想:晶體凝固過程放熱的多少可能與晶體的質(zhì)量有關。
你的猜想:________。
(2)小陽根據(jù)自己的猜想,進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質(zhì)量的海波讓它們剛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質(zhì)量相等、初溫相同的兩燒杯冷水中.如圖所示,待海波剛凝固完畢后,迅速用溫度計測出各自燒杯中水的溫度,通過比較________來確定質(zhì)量不同海波凝固過程放熱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地兩地之間沿直線架設了兩條輸電線,現(xiàn)輸電線在某處發(fā)生了短路,為確定短路位置,檢修員在甲地利用電壓表、電流表和電源接成如圖1所電路進行測量.圖2為圖1的等效電路圖,R總為接入電路的全部輸電線線總電阻,當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3V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5A,查閱下表,短路位置離甲地的距離的關系是
輸電線線總電阻R總 | 短路位置離甲地的距離 |
4Ω | 10km |
6Ω | 15km |
12Ω | 30km |
16Ω | 40km |
A. 10km B. 15km C. 30km D. 40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光速,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光速比聲音傳播速度大,但比最先進的超高音速飛機要慢一些
B. 傳播同樣的距離,光所需用的時間比無線電波所用的時間短
C.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相當于1分鐘繞地球赤道七圈半
D. 一切物體的運動速度都不可能達到光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有兩個一體的平面鏡,其夾角為θ,當任何方向的一束光線射到其中一塊平面鏡上,經(jīng)兩次反射后,光線恰好按照原來的方向返回,則這兩塊平面鏡之間的夾角θ= ________.若保持入射光線AB的方向不變,將平面鏡繞入射點順時針轉(zhuǎn)動10°,則最后射出的光線CD轉(zhuǎn)過的角度是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兩個燈泡串聯(lián),如圖甲所示,當開關閉合時,電流表如圖乙所示,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4V,電源由兩節(jié)新的干電池串聯(lián)而成(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求:(1)通過兩只燈泡的電流I1和I2分別為多少?____________
(2)燈泡L1和L2兩端的電壓U1和U2分別是多少?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小華斜向上拉著行李箱勻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華先對行李箱有力的作用,行李箱后對小華有力的作用
B. 小華拉著行李箱運動的過程中,行李箱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C. 小華對行李箱的拉力與地面對行李箱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D. 不拉行李箱,行李箱會停下來,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的電壓為6V并保持不變,R1=R2=10Ω,開關S1閉合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當開關S2斷開時,R1兩端的電壓為6V
B. 當開關S2斷開時,R1消耗的功率為0.9W
C. 當開關S2閉合時,R1消耗的功率為0.36W
D. 當開關S2斷開時,R2兩端的電壓為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