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按題目要求作圖

(1)如圖甲所示的杠桿ABC可繞A點的轉(zhuǎn)軸轉(zhuǎn)動,請畫出要使杠桿ABC在圖中位置保持平衡時所需最小力的示意圖.
(2)請在圖乙虛線框內(nèi)畫出手電筒的電路圖.
(3)人站在地面上用圖丙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請你畫出最省力繞繩方法.

分析 (1)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要使動力最小,則動力臂需最長;
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最長,畫出最長的力臂,根據(jù)力臂的概念作出力F的示意圖.
(2)手電筒中,按鈕向上推,燈泡發(fā)光,向下推,燈泡熄滅,相當于一個開關(guān),干電池做電源,燈泡作為用電器,由金屬外殼和彈簧連接起來.
(3)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取決于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shù),也就是看有幾段繩子連著動滑輪,段數(shù)越多越省力.

解答 解:
(1)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要使動力最小,則動力臂最長;動力F應作用在C端,連接AC,AC為最長的動力臂;F與AC垂直,又因為物重使杠桿沿順時針轉(zhuǎn)動,所以F應使杠桿沿逆時針轉(zhuǎn)動,則F的方向應垂直AC向上.如圖所示:

(2)在手電筒中,按鈕相當于開關(guān),燈泡相當于用電器,干電池相當于電源,金屬外殼和彈簧相當于導線,電路圖如圖:

(3)從動滑輪上面的掛鉤開始依次繞繩子,最后有三段繩子承擔物重,這是最省力的繞法.如圖所示:

點評 (1)此題考查了杠桿中的最小力問題,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關(guān)鍵是確定最長的力臂即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
(2)牢記手電筒的電路是基本電路,并且會根據(jù)實物圖畫出電路圖.
(3)在滑輪組中,繞過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越多會越省力,即F=$\frac{1}{n}$G.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電阻R與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當閉合開關(guān)S1、S2時,燈泡的電功率為18W.S1閉合S2斷開時,燈泡的電功率為2W(不考慮燈泡的電阻隨溫度而發(fā)生變化),則此時電阻R消耗的電功率為4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小明同學在用天平測某石塊密度的實驗中,首先拿出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上后,發(fā)現(xiàn)如圖1所示情況.

(1)他應采取的措施是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
(2)天平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明按圖2所示的方法來稱量物體的質(zhì)量,小江立即對小明說:“你操作時至少犯了兩個錯誤.”小江所說的兩個錯誤是:①物體放在了右盤,砝碼放在了左盤,②用手拿取砝碼,未用鑷子.
(3)小明改正錯誤后,稱量中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3所示,所稱量物體的質(zhì)量47.4g.
(4)用量筒測出石塊的體積如4圖所示,石塊的密度為4.74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小明從水平地面上將一只雞蛋舉過頭頂,在此過程中小明對雞蛋做功最接近于( 。
A.0.05JB.0.5JC.1JD.1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木塊在大小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5s內(nèi)在水平方向前進了1m,拉力做功為10J,拉力功率為2W;若木塊重40N,在此過程中重力對木塊做功為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以下減小噪聲的措施中,屬于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
A.市區(qū)內(nèi)種草植樹B.廣州市區(qū)內(nèi)汽車喇叭禁鳴
C.建筑工地上噪聲大的工作要限時D.戴上防噪聲的耳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現(xiàn)象中與摩擦起電無關(guān)的是( 。
A.用塑料梳子梳頭后能吸引小紙屑
B.書本被水浸濕后,里面的紙張全部粘在一起
C.玻璃棒與毛織物摩擦后容易吸引羽毛
D.冬天脫毛衣時,會聽到“啪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央視新聞”大數(shù)據(jù)“播報讓我們看到了數(shù)據(jù)的價值,同學們在初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數(shù)據(jù).下列符合生活實際的是(  )
A.中學生的身高為1.68mB.某同學百米賽跑成績是8s
C.人步行的速度是10m/sD.物理課本的長度約為26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一個坦克質(zhì)量是3×104kg,兩條履帶著地總面積為5m2,則坦克對地面的壓力是多少牛?壓強為多少帕?(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