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R1R2兩個定值電阻串聯起來,其等效電阻為16,將它們并聯起來,其等效電阻為3。如果用R3R1(R3R2)替代R1,用R4R2(R4R1)替代R2,關于R3R4的等效電阻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串聯時的等效電阻小于16,則并聯時的等效電阻可能大于3

B.若串聯時的等效電阻等于16,則并聯時的等效電阻可能等于3

C.若串聯時的等效電阻大于16,則并聯時的等效電阻可能小于3

D.若串聯時的等效電阻大于16,則并聯時的等效電阻可能大于3

【答案】ACD.

【解析】

試題設兩電阻R1=4Ω,R2=12Ω,

串聯時R1+R2=4Ω+12Ω=16Ω,

并聯時,

A、設R3=7Ω,R4=7Ω,串聯時R3+R4=7Ω+7Ω=14Ω<16Ω,并聯時=3.5Ω>3Ω,故選項A可能、正確;

B、R3≠R2,R4≠R1,故B選項不可能、錯誤;

C、R3=18Ω,R4=2Ω,串聯時R1+R2=18Ω+2Ω=20Ω>16Ω,并聯時=1.8Ω<3Ω,故選項C可能、正確;

D、R3=10Ω,R4=10Ω,串聯時R1+R2=10Ω+10Ω=20Ω>16Ω,并聯時5Ω>3Ω,故選項D可能、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質量和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從地球帶到太空中的鉛筆能“懸浮”于艙內,是由于質量變小了

B. 同種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質量和密度均不變

C. 水從0℃升高到4℃的過程中,密度逐漸變小

D. 氧氣罐中的氧氣用去一半,密度減小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劉重同學在實驗室中對冰加熱,熔化成水直至沸騰,在此過程中,他根據測量數據畫出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從圖像中分析可知:

(1)冰是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2)冰溶化成水經歷了________min。

(3)水在沸騰的過程中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4)通過實驗可得出,水沸騰的條件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5)愛思考的小重由此想到了以前長春冬季每當大雪過后,路面上都要撒融雪劑,這是為了_______(選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點,使之更快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了質量相同的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分別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關系如圖所示。根據圖線可知

A. 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

C. 加熱時間相同,甲液體吸收的熱量大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D. 加熱時間相同,甲液體溫度升高比乙液體溫度升高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無鏈條電動自行車

無鏈條電動自行車,整體外形時尚,沒有了鏈條,外觀變得與普通自行車或電動車有些不同,如圖所示。無鏈條電動自行車被稱為“沒有鏈條的混合動力電動自行車”。它結合了電子動力和人體動力,此車既可以通過給鋰電池充電獲得能量;也可以通過騎行者踩腳踏板獲得能量。騎行者踩腳踏板的動能,可通過車上的發(fā)電機轉化為電能,存儲在自行車框架中的鋰電池內,之后通過電動機驅動后輪轉化成動能,以此驅動自行車前進。因此使騎行者騎得更省力,同時也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圖中所示這款無鏈條電動自行車,其鋰電池容量為10Ah、電壓為 36V。與鏈條車相比,這種新型自行車具備許多優(yōu)點。比如:省力、耐用、安全、靈便、干凈衛(wèi)生、結構簡單、修理方便,騎行 12000km 也無須大修。因此,無鏈條電動自行車是城市中一種理想的交通工具。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無鏈條電動自行車可將騎行者踩腳踏板所產生的動能通過發(fā)電機轉化為_______能,由車子的鋰電池存儲,之后再通過________驅動后輪再次轉化成動能,驅動車子前進。

(2)圖中這款車的鋰電池最多所儲存的電能約為 _________J。

(3)圖中這款車,若騎行者不踩腳踏板,僅靠鋰電池驅動,這種“電力驅動”可使車連續(xù)行駛 2×104m;若騎行者踩腳踏板輔助鋰電池給車提供能量,這種“混合動力驅動”可使車連續(xù)行駛 3.5×104m,則“混合動力驅動”時人所提供的能量與“電力驅動”時鋰電池提供的能量之比為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活動中。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時,至少需要_____根導線。

(2)在測L1兩端電壓時,閉合開關,發(fā)現電壓表示數為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出一種即可)。

(3)小明保持電壓表的B連接點不動,只斷開A連接點,并改接到C連接點上,測量L2兩端電壓。她能否測出L2兩端電壓?_____,理由是_____。

(4)小明三次實驗數據均表明“串聯電路各用電器兩端電壓之和始終大于總電壓”,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中: (1)實驗時所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 ____________ 性質制成的. (2)為了使試管中的冰受熱均勻,且便于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小明應選用 ____________ (填“甲”或“乙”)裝置來進行實驗.

(3)如圖丙所示,是小明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加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分析圖象可知,冰的熔點是 ____________ ℃,熔化過程經歷了 ____________ min. (4)通過實驗可知,冰熔化過程中溫度 ____________ ,但要繼續(xù) ____________ 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什么因素有關,王軍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裝置,他將兩根阻值不同的電阻絲(R1R2)分別密封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燒瓶中,并通過短玻璃管與相同的氣球相連,兩次實驗電源電壓不變.

1)實驗中通過 的變化來比較電流通過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的多少.

2)甲裝置可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 的關系.

3)在裝置甲、乙的兩次實驗中,通過比較相同時間里氣球BD的變化情況,可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 的關系.

4)甲、乙兩裝置同時實驗,在相同的通電時間里,與 氣球(填氣球字母標號)相通的電阻絲產生的熱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碎紙屑,紙屑能被吸引,說明帶電體能_____;將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圖b的驗電器,發(fā)現金屬箔片張開,這是因為_____;用手不停地捋圖c中塑料細絲,會越捋越_____(蓬松/靠攏);如圖d,往盛有一半水的試管中再注滿酒精,翻轉幾次,發(fā)現水和酒精的總體積減小,說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