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各圖中對應的物理知識,敘述正確的是


  1. A.
    上表面呈圓弧形是為了減小壓強
  2. B.
    行駛中的“和平方舟”號浮力大于重力
  3. C.
    海邊晝夜溫差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4. D.
    空氣開關在電流過大時起保護電路的作用
ACD
分析:1、減小壓強的方法有:減小對物體的壓力或增加物體的受力面積.
2、先判斷船在豎直方向所處的狀態(tài),對船進行受力分析然后作答.
3、水的比熱容大,在外界溫度低時,釋放相同的熱量,它溫度降低的少.
4、空氣開關可以根據(jù)電路電流的大小斷開電路,對電路起保護作用.
解答:A、筆的上表面做成圓弧形,增大了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故A正確;
B、行駛中的“和平方舟”號在豎直方向上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浮力與重力相等,故B錯誤;
C、因為海水的比熱容相對于其它物質來說比熱容較大,所以海邊晝夜溫差小,故C正確;
D、空氣開關在電流過大時,可以斷開電路,對電路起保護作用,故D正確.
故選:A C D.
點評:本題考查了:減小壓強方法的應用、物體的平衡條件、海水比熱容大的應用、空氣開關的作用,應用所學知識,解釋了實際問題,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要求,屬于中考熱點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林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他猜想:凸透鏡所成實像的大小與物距有關,也可能與透鏡的焦距有關.
小林用了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分別進行試驗,請你幫他完善實驗過程
(1)如圖實驗時只需調整
光屏
光屏
(填“凸透鏡”“蠟燭”或“光屏”)的高度,以保證燭焰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
(2)小林進行了實驗,并把試驗數(shù)據(jù)準確地記錄在以下兩個表格中.請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填寫下列各空.
表一(焦距f1=20cm)
實驗次數(shù) 物距
u2/cm
像距
v2/cm
像放大
或縮小
1 30 60 放大
2 35 47 放大
3 40 40 等大
4 45 36 縮小
5 50 34 縮小
表二(焦距f2=
15
15
cm)
實驗次數(shù) 物距
u1/cm
像距
v1/cm
像放大
或縮小
6  20 60 放大
7 25 38 放大
8 30 30 等大
9 35 26 縮小
10 40 24 縮小
①表二所對應的凸透鏡的焦距f2
15
15
cm.
②從表一的1,3,5次實驗中可知:當
焦距
焦距
相同時,物距越大,所成實像越。畯牡1,8(或2,9或3,10)次實驗可得出結論:
焦距不同,物距相同時,成像的性質是不同的
焦距不同,物距相同時,成像的性質是不同的

(3)小林分析數(shù)據(jù)后又得出一結論:對同一個凸透鏡,在成放大實像的情況下,像移動的速度
大于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移動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請同學們回憶光學課堂上三個實驗的操作過程,并完成填空:

(1)圖A學生做“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在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時,將紙板B向后折,
不能
不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若在實驗中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30°、45°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經檢查,三次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guī)律卻與反射定律相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
把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誤認為反射角
把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誤認為反射角

(2)圖B學生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如果把蠟燭A向鏡面移動一段距離,又移動蠟燭B去與蠟燭A的像比較,會發(fā)現(xiàn)蠟燭A像的大小
不變
不變
(變大/變小/不變).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他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利用和處理這張“白紙”上的信息得出實驗結論.
將白紙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對折,觀察像和物的對應點是否重合
將白紙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對折,觀察像和物的對應點是否重合

(3)圖C學生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①裝置中明顯錯誤的是
光屏的位置太高了
光屏的位置太高了

②糾正錯誤后,若燭焰,凸透鏡,光屏分別放在某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當凸透鏡位置不變,燭焰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一小段距離時,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靠近
靠近
(遠離/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shù)木嚯x.
③對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鏡,一個物距應該對應唯一的像距,但從各組匯報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物距均為12.00cm時,有三個小組所測像距分別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們的數(shù)據(jù)差別不是因為長度測量誤差導致的,你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操作原因是
沒有等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確定像的位置并測量像距
沒有等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確定像的位置并測量像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小林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他猜想:凸透鏡所成實像的大小與物距有關,也可能與透鏡的焦距有關.
小林用了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分別進行試驗,請你幫他完善實驗過程
(1)如圖實驗時只需調整______(填“凸透鏡”“蠟燭”或“光屏”)的高度,以保證燭焰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
(2)小林進行了實驗,并把試驗數(shù)據(jù)準確地記錄在以下兩個表格中.請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填寫下列各空.
表一(焦距f1=20cm)
實驗次數(shù)物距
u2/cm
像距
v2/cm
像放大
或縮小
13060放大
23547放大
34040等大
44536縮小
55034縮小
表二(焦距f2=______cm)
實驗次數(shù)物距
u1/cm
像距
v1/cm
像放大
或縮小
6 2060放大
72538放大
83030等大
93526縮小
104024縮小
①表二所對應的凸透鏡的焦距f2為______cm.
②從表一的1,3,5次實驗中可知:當______相同時,物距越大,所成實像越。畯牡1,8(或2,9或3,10)次實驗可得出結論:______
(3)小林分析數(shù)據(jù)后又得出一結論:對同一個凸透鏡,在成放大實像的情況下,像移動的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移動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年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上岡實驗初中中考物理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請同學們回憶光學課堂上三個實驗的操作過程,并完成填空:

(1)圖A學生做“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在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時,將紙板B向后折,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若在實驗中選擇入射角分別為15°、30°、45°的三條光線進行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經檢查,三次實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準確的,但總結的規(guī)律卻與反射定律相違背.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應該是______.
(2)圖B學生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如果把蠟燭A向鏡面移動一段距離,又移動蠟燭B去與蠟燭A的像比較,會發(fā)現(xiàn)蠟燭A像的大小______(變大/變小/不變).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他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利用和處理這張“白紙”上的信息得出實驗結論.______.
(3)圖C學生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①裝置中明顯錯誤的是______.
②糾正錯誤后,若燭焰,凸透鏡,光屏分別放在某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當凸透鏡位置不變,燭焰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一小段距離時,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______(遠離/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shù)木嚯x.
③對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鏡,一個物距應該對應唯一的像距,但從各組匯報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物距均為12.00cm時,有三個小組所測像距分別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們的數(shù)據(jù)差別不是因為長度測量誤差導致的,你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操作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