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1.位于縣城中心的唐王湖公園,每到春天,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鏡.太陽光穿過層層樹葉,在大地上形成一個個圓形的光斑.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垂柳成蔭”是由于光的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倒影如鏡”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圓形光斑實際上是太陽的實像(選填“實像”或“虛像“).

分析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當光遇到物體的阻擋時,形成該物體的影子;
(2)水面類似于平面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倒影,為虛像;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所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解答 解:(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柳樹的枝葉擋住了光線的傳播,所以有了樹蔭的形成;
(2)平靜的水面是一個平面鏡,樹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形成樹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成的是虛像.
(3)太陽光經過樹葉的空隙照在地面上,會形成圓形光斑,這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形成太陽的倒立的實像.
故答案為: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實像.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光沿直線傳播現(xiàn)象和平面鏡成像的原因,即考查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同時考查了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是一道很好的題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所示,將一個重為10N的木塊沿傾角為30°斜面勻速向上拉至頂端,拉力為8N,斜面高5m,拉力做功為80J,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3N.若僅使傾角θ逐漸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將逐漸增大(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杠桿五要素: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可以在棒的一端,也可以在棒上其他位置,用字母O表示.②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而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的力叫做阻力,動力用字母F1.表示,阻力用F2表示.③動力臂和阻力臂:分別用L1、L2表示,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中午放學李剛同學剛進門,從廚房撲鼻而來的香味,這是擴散現(xiàn)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某中學航?萍夹〗M的同學用長方體泡沫塑料A、小鋁絲和LED小燈等制作了一個高為25cm航標指示燈模型,如圖所示,航標指示燈模型重為6N.A底部用細繩與浮子B(B始終浸沒在水中)相連,浮子B重1N.若水位上升時,浮子B可下降;若水位下降時,浮子B可上升;使航標燈靜止時,A豎直且水面以下的高度始終為10cm,航標指示燈模型排開水的質量始終為1000g.當航標燈靜止時(不計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求:
(1)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壓強是多少?
(2)航標指示燈模型所受浮力是多大?
(3)A底部受到細繩的拉力F拉為多大?
(4)浮子B體積應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1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目的是確定像的位置.
(2)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將對實驗產生什么影響?像和物不能重合.
(3)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2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4)實驗時,取一支點燃的蠟燭A作為研究對象,另一支蠟燭B的作用是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某同學發(fā)現(xiàn)看到蠟燭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將蠟燭B也點燃,用來增加像的亮度.他這樣做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5)當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蠟燭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6)使點燃的蠟燭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兩組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合理?理由不合理;只從一組數(shù)據(jù)不能找到普遍規(guī)律,至少要測三組以上.
(7)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了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下一步應如何處理白紙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實驗結論.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測出A和A′、B和B′、C和C′到鏡面的距離,比較各個對應點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或將紙沿鏡面所在位置對折,判斷像與物得兩對應點是否重合).
(8)請在圖2中畫出眼睛能看到蠟燭S點的像S′的光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的形狀有關?針對這個問題,若提供下列器材由你選擇,你將選擇哪些器材、怎樣進行探究?
供選擇的器材有:彈簧測力計,三個形狀不同的小石塊,橡皮泥,燒杯、細線和水.
(1)你選擇的器材是:彈簧測力計、橡皮泥、燒杯、細線和水.
(2)你的探究方案(即實驗步驟)是:①用細線將橡皮泥吊在彈簧測力計上,測出橡皮泥重G;
②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1;
③改變橡皮泥形狀,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2;
④再改變橡皮泥形狀,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3..
(3)你如何根據(jù)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或獲得的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求出橡皮泥各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若各次所受浮力相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無關;若各次所受浮力不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小明同學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
(1)如圖1所示,光會聚于b點,在虛線區(qū)域內放甲透鏡后,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的c點;在虛線區(qū)域內換放乙透鏡后,光會聚于主光軸MN上的a點.小明想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應選擇乙(甲/乙)透鏡.
(2)在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后,小華發(fā)現(xiàn)把火柴頭放在凸透鏡焦點處一段時間后,火柴會被點燃.他想進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鏡對火柴的點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學們討論后,他們提出了以下三種猜想:
猜想1:凹透鏡也能點燃火柴;
猜想2: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焦距大小有關;
猜想3:點燃火柴的快慢與凸透鏡的直徑大小有關.
①根據(jù)所學知識,他們經過討論,判斷猜想1是錯誤的.你認為他們判斷的依據(jù)是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②為了驗證猜想2是否正確,他們選用直徑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鏡進行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火柴被點燃的時間基本相等.這說明猜想2是錯誤的.
③驗證猜想3是否正確,用直徑不同的凸透鏡做實驗,測量火柴被點燃的時間,如果各次實驗測量的點燃時間不等,則猜想3正確.
(3)①如圖2圖甲所示,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把光屏置于另一側,測得凸透鏡的焦距是_10.0cm.
②如圖乙所示的操作,可便于的調整燭焰中心、光屏中心在透鏡的_同一高度 上,以保證燭焰完整的像呈現(xiàn)在光屏的_中央.
③若圖中透鏡保持在“50cm”刻度位置不變,將蠟燭移至光具座的“20厘米”刻度處.則應在_60~70cm刻度范圍內移動光屏尋找像(選填“60~70”或“大于70”).
實驗一段時間蠟燭變短,要使燭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應將光屏向上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為了探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王亮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
(1)調節(jié)滑片位置,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讀出其中三組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shù),記錄到表(一)中.由表(一)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使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是20Ω.分析表(一)中的數(shù)據(jù),可歸納出的結論是電阻不變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表(一)
次序 1 2 3
電壓(V)2.04.06.0
電流(A)0.10.20.3
(2)如果仍用如圖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當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后,每次應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二)所示,根據(jù)表(二)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電壓不變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表(二)
次序 1 2 3
電阻(Ω) 5 10 15
電流(A) 1.2 0.6 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