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是V;高考時許多考點使用金屬探測儀防止考生作弊,金屬是(選填“導體”或“絕緣體”).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fā)現(xiàn)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 9種規(guī)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進行實驗.
(3)表中有的材料規(guī)格還沒有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必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據.
(4)隨著實驗的進行,小華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許多交通事故是由于超載造成的。超載的汽車剎車時,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能及時停下而發(fā)生交通事故,此時汽車慣性與不超載時相比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體能測試中擲出的實心球運動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心球離開手后繼續(xù)前進,是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
B.實心球在b點時,動能為0J
C.實心球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重力做了功
D.在實心球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機械能先增大后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鉤碼的方法,分別做了甲、乙、丙3組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次數 | 鉤碼重/N | 動滑輪重/N | 鉤碼上升 的距離/cm | 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N | 彈簧測力計 上升的距離/cm | 機械效率 |
1 | 2 | 0.8 | 5 | 1 | 15 | 66.7% |
2 | 4 | 0.8 | 5 | 1.7 | 15 | \ |
3 | 6 | 0.8 | 5 | \ | 15 | 83.3% |
(1)在實驗操作中應該使鉤碼____(選填“快速”或“緩慢”)上升;
(2)進行第2次測量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3)進行第3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____N,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是____J;
(4)分析實驗數據,實驗小組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____有關;
(5)分析表中數據可知,F≠,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6)某次實驗時將繩子自由端勻速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記為F,鉤碼重記為G,動滑輪重記為G’,繩自由端移動距離記為s,鉤碼提升高度記為h,不計繩子重及摩擦.則下列關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關系中錯誤的是__.
A.η= B.η= C.η= D.η=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自行車是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一天,小琪騎自行車上學途中,他說自己是“靜止”的,則他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公路兩旁的房屋 B.公路兩旁的樹
C.他騎的自行車 D.對面駛來的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上的凸透鏡,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的實像(選填“正立”或“倒立”)。常見的視力缺陷有_____眼和______眼。來自遠方物體的光,經眼球折光系統(tǒng)折射后成像情況如圖所示。根據該光路圖,這個人可配戴實質為______透鏡的眼鏡加以矯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對于晶狀體向____(選填“前”或“后”)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麗家新裝了新型鎖﹣聲紋鎖.只要主人說出事先設定的暗語就能把鎖打開,別人即使說出暗語也打不開,這種聲紋鎖辨別聲音的主要依據是(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