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30595  130603  130609  130613  130619  130621  130625  130631  130633  130639  130645  130649  130651  130655  130661  130663  130669  130673  130675  130679  130681  130685  130687  130689  130690  130691  130693  130694  130695  130697  130699  130703  130705  130709  130711  130715  130721  130723  130729  130733  130735  130739  130745  130751  130753  130759  130763  130765  130771  130775  130781  130789  235360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活動中,你曾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做出過合理的猜想,它們是: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________有關(guān).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說一說你的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摩擦力是無處不在的,請你設(shè)想兩種有趣的沒有摩擦力的合理場景,與同學相互交流,看誰的設(shè)想最有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活動中,你注意了用彈簧測力計在木板上勻速拉動木塊嗎?如果不勻速拉動,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下圖是我們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用它能否知道物體的質(zhì)量,如果能,試著將它改裝一下,便于方便知道物體的質(zhì)量.回答:

改裝理由:

具體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小紅自制了一個彈簧測力計,并正確地刻上了刻線,只是在標數(shù)字時,把本該標“1”的地方標上了“0”,依次類推,但她還是將指針弄到所標的“0”處.如果用這個測力計來測量力,你認為這對彈簧測力計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說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東北農(nóng)村有一種民間游戲,用一根又粗又長的竹棒,把它豎立起來,用一只手托著就能讓它長時間不倒.有的還在竹棒頂端扎上彩帶進行表演.找一棒子試試,看看是棒子越長越容易玩,還是越短越容易玩.當棒子向左倒,手應向移動,這其中應用了什么物理知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請你設(shè)想一下,假若物體沒有了慣性,我們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請寫出兩個有關(guān)的合理場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閱讀材料:

汽車剎車之后

  現(xiàn)代社會汽車大量增加,發(fā)生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汽車不能立即停止,因為司機從看到情況到肌肉動作操縱制動器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要前進一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操縱制動器剎車到車停下來,汽車又要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以上兩段距離之和即為汽車的停車總距離.

  下面是一個機警的司機開一輛保養(yǎng)得很好的汽車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剎車后的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

閱讀后回答:

(1)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交通要道為什么對機動車輛的最大速度要限制?

(3)你認為在雨雪天制動距離將怎樣變化?司機在雨雪天氣應注意什么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舉例寫出你觀察到的在生產(chǎn)、生活以及交通運輸?shù)确矫姘l(fā)生的慣性現(xiàn)象的兩個例子,并結(jié)合所舉事例分別說明如何防止或利用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素質(zhì)教育新學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 題型:064

力的另外一個作用效果是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如果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改變了,當這個力撤去的時候,物體的形狀會怎么樣?談談你的觀點,并列舉日常生活的事例支持你的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