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3870  173878  173884  173888  173894  173896  173900  173906  173908  173914  173920  173924  173926  173930  173936  173938  173944  173948  173950  173954  173956  173960  173962  173964  173965  173966  173968  173969  173970  173972  173974  173978  173980  173984  173986  173990  173996  173998  174004  174008  174010  174014  174020  174026  174028  174034  174038  174040  174046  174050  174056  174064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彩車質(zhì)量為29噸,車身長度是10米,游行時行進的速度為每分鐘60米.求:
(1)彩車的質(zhì)量是多少千克?
(2)游行時彩車要完全經(jīng)過500米的距離,需要多長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調(diào)皮的小明隨父母乘船去長島旅游,來到船上,他高興地跳了起來,由于船在行進中,所以父母很擔心小明蹦起后,船走開他會落入水中,但小明蹦跳了一會兒,并沒有發(fā)生什么危險,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小明踢足球時腳感到疼,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能踢出“香蕉球”,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有關,球在空中繼續(xù)飛行是由于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劉明做測小石塊的密度實驗時,在測量時,向右盤中添加砝碼,當加上最小砝碼后,發(fā)現(xiàn)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右側(cè)的位置,則接下去的操作應是取出最小砝碼,然后向右移動游碼,直至天平橫梁平衡.天平平衡時,右盤里砝碼的質(zhì)量、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再用量杯測出小石塊的體積為20cm3,則小石塊的密度是3.17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N,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表:
物理量

實驗次數(shù)
鉤碼總重G/N鉤碼上升的高度h/m測力計示數(shù)F/N測力計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η
140.11.80.374%
260.12.40.383%
340.11.40.557%
440.21.41.057%
(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時,應盡量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中讀數(shù).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2次實驗是用圖做的b;第4次實驗是用圖做的c.(選填“a”、“b”或“c”)
(3)分析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第1、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shù)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4)分析第3、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所示是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請補全下面實驗過程:
(1)在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關系時,應使小球的質(zhì)量不同(選填“相同”或“不同”),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相同;
(2)如圖1、2所示,質(zhì)量為1m的小球與質(zhì)量為2m的大球,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觀察到大球?qū)⒛緣K推出的距離較遠,由此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當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
(3)在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時,應將圖1與圖3比較,其中圖1中木塊被推動的距離較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將未裝滿水且密閉的礦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圖所示.兩次放置時,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的關系是(  )
A.PA>PBB.PA<PB
C.PA=PBD.PA和PB的關系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4.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控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你針對平面鏡成像的有關內(nèi)容提出1個問題(如:平面鏡面有蠟燭的光線嗎?)
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嗎?
(2)做“平面鏡成像實驗”,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要一把直尺上,再取兩根等長的蠟燭A、B,一前一后豎直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前的蠟燭A,用眼睛觀察并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B,使它與A在玻璃板內(nèi)的像重合,蠟燭B好象被點燃了,在此實驗中,
①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的距離關系;
②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鏡的作用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③兩根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像的大小關系;
④若移出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形成的像是虛像;
⑤如果在實驗中蠟燭A的蠟焰的像不是成在蠟燭B的上方而是中間,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像像的方向傾斜導致的.
(3)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將對實驗產(chǎn)生什么影響?物和像不能重合.
(4)使點燃的蠟燭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兩組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jié)論之一:“像距和物距相等”.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合理?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我們從水面上方向下看水中的物體,看到的比物體的位置偏高一些 這是因為光由水中到空氣時在水面處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下現(xiàn)現(xiàn)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的是( 。
A.
鋼筆錯位
B.
小孔成像
C.
看水中的魚
D.
隔水看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