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下圖是“珠江三角洲某地區(qū)20世紀農作物種植結構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該地區(qū)在第Ⅰ、Ⅱ兩階段對農業(yè)區(qū)位影響最小的是

[  ]

A.地形

B.氣候

C.科技

D.市場

(2)與第Ⅰ、Ⅱ階段相比,第Ⅲ階段影響農業(yè)的區(qū)位因素的主要變化是

[  ]

A.礦產

B.交通

C.市場

D.氣候

答案:D;C
解析:

剖析:(1)從Ⅰ、Ⅱ兩階段的主要農作物來看,種類多,而且沒有形成特色和規(guī)模,所以當時的農作物應以自給為主,受市場的影響最小,故選D。(2)第Ⅲ階段,這個地區(qū)種植的作物種類少了,而且都是最適合當地種植的作物,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應是受市場影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江蘇省泰州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學業(yè)水平測試模擬試卷(三)地理試題 題型:013

下圖為“珠江三角洲某城市人口增長率示意圖”,讀后回答下題。

(1)

下列關于該地2004年人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B.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C.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2)

下列關于該地區(qū)人口增長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人口出生率持續(xù)下降

B.

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xù)上升

C.

199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死亡率

D.

200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死亡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PM10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它是目前我國各城市大氣環(huán)境的首要污染物,對城市大氣質量起到決定性影響。下圖是我國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兩年內PM10的觀測資料。根據所提供資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1:我國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個PM10監(jiān)測位置圖。四個監(jiān)測點的編號分別為S11、S71、S72、S73。

材料2:PM10濃度數據的基本統計結果(單位:mg/m )

監(jiān)測點

樣本數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S11

724

0.162

0.010

0.062

S71

724

0.178

0.006

0.057

S72

725

0.178

0.012

0.061

S73

725

0.220

0.011

0.074

材料3:高空間分辨率遙感影像分類和植被覆蓋比數據(%)

監(jiān)測點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體

其他

S11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71

47.7

9.33

9.33

5.43

25.73

4.03

S72

51.8

9.86

9.86

7.75

19.94

3.55

S73

31.7

16.95

16.95

12.37

14.15

1.93

材料4:S11點的 PM10月平均濃度與月降水量強度的關系圖

材料5:最近對珠江三角洲區(qū)域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反映出,廣州、佛山、東莞、中山等主要區(qū)域經常出現大面積的污染天氣,酸雨頻率居高不下,大氣能見度顯著下降,灰霾(PM10)天氣較為嚴重,部分地區(qū)已出現了光化學污染。這些情況,說明了珠江三角洲污染物的排放整體上已大大超出環(huán)境承載力。

根據以上材料,完成下列(1)~(4)題。

(1)S11、S71、S72、S73四個監(jiān)測點中空氣質量最好的是哪一個?簡要分析原因。

(2)分析S11點的 6-7月平均濃度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原因。

(3)跟據以上圖文資料,簡述甲城市PM10濃度時空變化的規(guī)律。

(4)據你所學知識試分析珠三角空氣質量差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是珠江三角洲某國營農場位置和農業(yè)生產結構調整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2003年該農場的農業(yè)地域類型是______, 2008年該農場的農業(yè)地域類型是______。 2分

(2)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農業(yè)類型的最主要區(qū)位因素。

橫斷山區(qū)的“立體農業(yè)”:___ ________;東北平原農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華北平原農作物大都是兩年三熟:_________;我國南方紅壤地區(qū)種植茶樹:_________。

(3)分析該農場在花卉和蔬菜生產上的優(yōu)勢區(qū)位條件。4分

(4)2003年至2010年,珠三角地區(qū)的棄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原因可能有(  )2分

①城市不斷發(fā)展,土地買賣日益興旺    ②政府限制農業(yè)的發(fā)展    

③全球變暖,不利于香港農業(yè)發(fā)展      ④農民進入市區(qū)尋找高收入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圖表示該地某種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一般模式。據此回答(5)-(7)題。

(5).階段I鮮花和蔬菜產區(qū)形成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2分

A.地形平坦      B.氣候優(yōu)越

C.距城區(qū)近      D.水源充足

(6).階段II鮮花和蔬菜產區(qū)的區(qū)位變化主要是因為(     )2分

A.城市用地規(guī)模的擴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運輸的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

(7).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廣東省,則階段II運輸量最大的季節(jié)是(     )2分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某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歷史發(fā)展過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這個過程中,城市的變化特征是:

                   

                    ;

                   

(2)在這個過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變化趨勢是     。

(3)此過程被稱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