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世界一大板塊邊界示意圖(箭頭表示相鄰板塊運動方向),完成下列各題。

1板塊的相對運動,邊界處可能形成

A.甲乙之間的裂谷、海洋B.甲丙之間的海溝、海嶺

C.甲丙之間的褶皺山脈、高原D.甲丁之間的海溝、島嶼

2甲板塊

A.參與了地質(zhì)循環(huán)B.漂浮在莫霍面上

C.周邊多地震活動、少巖漿活動D.以海岸線與其它板塊分割

【答案】

1D

2A

【解析】

1根據(jù)形態(tài)和邊界分布判斷,甲板塊為太平洋板塊。圖中顯示,甲、乙板塊相向運動,形成碰撞擠壓邊界,屬消亡邊界,一般不會形成裂谷、海洋,A錯誤。圖中顯示,甲、丙板塊相離運動,形成張裂邊界,屬于生長邊界,而海溝形成于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擠壓邊界,B錯誤。圖中顯示,甲、丙板塊相離運動,形成張裂邊界,屬于生長邊界,而褶皺山脈、高原一般形成于大陸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C錯誤。圖中顯示,甲、丁板塊相向運動,形成碰撞擠壓邊界,太平洋板塊俯沖至亞歐板塊之下,形成典型的海溝、島嶼等地貌,D正確。故選D。

2根據(jù)形態(tài)和邊界分布判斷,甲板塊為太平洋板塊。包括甲板塊在內(nèi)的所示板塊都參與了地質(zhì)循環(huán),A正確。板塊是指軟流層之上的巖石圈的單元,因此板塊是漂浮在軟流層之上,不是漂浮在莫霍面之上,B錯誤。太平洋板塊周邊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帶,既多地震活動、也可巖漿活動,特別是太平洋板塊東南邊海嶺處,巖漿活動非常頻繁,C錯誤。太平洋板塊東南邊不是以海岸線與其它板塊分割,而是以海嶺與南極洲板塊分割,D錯誤。故選A。

板塊張裂地區(qū)(生長邊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嶺(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大洋中脊等);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地區(qū)(消亡邊界)往往形成高大山脈和高原(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爾卑斯山等);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擠壓碰撞的地帶(消亡邊界)常形成海溝,以及山脈或島。ㄈ缣窖笪鞑康暮稀獚u弧鏈、美洲西岸的山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分布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中太陽輻射豐富區(qū)的共同特點有

①緯度低 ②海拔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我國下列地區(qū)中,資源條件最適宜建太陽能電站的是

A. 柴達木盆地 B. 黃土高原 C. 山東半島 D. 東南丘陵

3上海積極推廣“太陽能屋頂計劃”是因為

A. 太陽能資源清潔、可再生,能量集中

B. 上海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

C. 上海人口稠密,經(jīng)濟發(fā)達,能源蘊藏量大

D. 上海煤、石油等常規(guī)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4蘭州太陽年輻射總量比廣州豐富,原因不包括

A. 蘭州的緯度比廣州高,正午太陽高度比廣州大,太陽輻射強度大

B. 蘭州的海拔比廣州高,空氣密度比廣州小,太陽輻射被削弱的少

C. 蘭州的海拔比廣州高,太陽輻射穿過的大氣層薄,太陽輻射被削弱的少

D. 蘭州深居內(nèi)陸,廣州臨海,蘭州的云量、雨日比廣州少,太陽輻射被削弱的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0年6月23日至10月23日,挪威人奧斯蘭和他的團隊利用一艘帆船完成了環(huán)北冰洋的航行,有力地說明北極冰融化的程度。

(1)6月23日帆船從挪威首都奧斯陸出發(fā),其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漁場,說出該漁場的名稱及主要成因

(2)當他們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cè)海域航行,途中看到典型的峽灣地貌景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3)簡述第②段航行期間經(jīng)過的沿岸陸地所屬的干濕地區(qū)及成因

(4)奧斯蘭選擇6—10月進行環(huán)北冰洋航行的原因 。

(5)第②段航行期間帆船速度明顯放慢的原因是

(6)試描述在第②到第④段航行期間摩爾曼斯克的晝夜長短及變化情況。

(7)2011年5月奧斯蘭在“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提到:“1990年我和兩位朋友進行第一次極地探險。那個時候,冰蓋比較厚實,經(jīng)常能看到3到4米厚的冰蓋。然而到了2007年我們重訪北極地區(qū),測量冰蓋的厚度,得到的結(jié)果是多數(shù)地區(qū)在1.5到2米之間! 北極冰大量融化為全球氣候變暖提供了事實依據(jù),有觀點認為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對流層大氣中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根據(jù)“大氣保溫作用示意圖”解釋溫室氣體是如何加劇全球變暖的。

(8)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以及臺風影響的變化,簡述這些變化可能導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緩解溫室效應的對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1年中地球公轉(zhuǎn)速度變化圖,圖中M為OP的中點,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當?shù)厍蚬D(zhuǎn)速度為N時,可能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2當?shù)厍蚬D(zhuǎn)速度為M時,合肥的晝長接近

A.9小時B.12小時C.16小時D.19小時

3當?shù)厍蚬D(zhuǎn)速度為P時,太陽直射點

A.在北半球,并向南運動B.在北半球,并向北運動

C.在南半球,并向南運動D.在南半球,并向北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11月17日~20日,一次較強的寒潮襲擊了安徽省:48小時內(nèi)全省最低氣溫將下降8℃以上,局部地區(qū)超過10℃。19日凌晨淮河以北和本省山區(qū)氣溫降至0~-2℃,局部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霜和霜凍。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引起此次寒潮的天氣系統(tǒng)與圖中相符的是( )

A. B. C. D.

2受寒潮影響,淮南地區(qū)可能會出現(xiàn)( )

A. 氣壓降低 B. 大風降溫 C. 電閃雷鳴 D. 陰雨連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比缃耖L征沿線已成為紅色旅游資源的密集帶,當?shù)孛撠毠缘闹鲬?zhàn)場;仡櫄v史,砥礪前行,重走長征路已成為磨礪意志的挑戰(zhàn)之旅。下圖為重走長征路旅游資源分布示意圖。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簡述重走長征路沿線旅游資源的價值及當?shù)匕l(fā)展旅游的不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1979年,某考察隊對長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帶進行植被取樣(樣帶位置如圖)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植被以多年生灌木和苔蘚地衣為主,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貼地,交織成網(wǎng),形成密集而松軟的墊狀植物。2015年,考察隊重新調(diào)查該區(qū)域植被,發(fā)現(xiàn)灌木嚴重退化,多種草本植物已經(jīng)入侵,而成為優(yōu)勢物種。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植被調(diào)查樣帶

A.沿著山谷延伸B.最大高差小于 540m

C.全長超過 3000mD.沿途坡度變化均勻

2導致長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帶草本入侵、灌木退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A.冬季積雪增多B.土壤肥力降低

C.冬季氣溫偏高D.植被覆蓋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中信息可知南北半球的氣壓帶在分布特點上有何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2)寫出圖中A,B氣壓中心的名稱: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A氣壓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斷的氣壓帶是________________。

(4)受A氣壓中心的影響,圖中C地盛行____________風,D地盛行____________風,我國的氣候以____________為主要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