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進入2000年后,我國面對的主要人口問題是(  )

  A.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勞動力嚴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長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壯年人口數量龐大,就業(yè)壓力大

  D.人口呈現低增長,人口數量日趨減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tǒng)計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下降0.5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十年來我國人口增長處于低生育水平階段。

材料2:

表1 某地區(qū)未來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費量

耕地(hm2)

森林面積(hm2)

淡水(m3)

0.1

0.1

2000

表2 某地區(qū)現有人口及資源總量

材料3:根據該地區(qū)人口發(fā)展趨勢,預計20年后該地區(qū)人口將達到1億,進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時,現有耕地因建設用地和退耕還林預計將減少133萬公頃,新增荒山造林面積約533萬公頃。

(1)目前該地區(qū)環(huán)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未來20年該地區(qū)環(huán)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哪些?

(2)有人說:“我國是人口大國,必然是人才強國,也必然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起促進作用!闭埬阏務剬@一觀點的認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自古以來 , 我國就是人口大國。 目前,我國有近14億人。 1991年中國科學院發(fā)表報告《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力研究》,主張我國人口承載量最高應控制在16億左右。

某地未來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費量 (表1)

耕地

森林面積

淡水

0.1公頃

0.1公頃

2000立方米

某地區(qū)現有資源總量 (表2)

人口

面積

耕地

森林面積

年徑流總量

8200萬

16萬K㎡

920萬公頃

800萬公頃

2200億立方米

根據該地區(qū)人口發(fā)展趨勢,預計20年后該地區(qū)人口將達 到1億,進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時,現有耕地因建設用地和退耕還林預計將減少133萬公項,新增荒山造林面積約533萬公項。

結合表1、表2及有關材料,回答問題:

(1) 目前該地區(qū)環(huán)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未來 20 年該地區(qū)環(huán)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解決問題的途徑是什么 ?

(2) 有人說:我國是人口大國,必然是人才強國,也必然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起促進作用。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結合表1、表2及有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人口大國。2005年1月6日我國第13億個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年中國科學院發(fā)表報告《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力研究》,主張我國人口承載量最高應控制在16億左右。

某地區(qū)未來環(huán)境承載力的最低人均消費量(表1)

耕地(公頃)

森林面積(公頃)

淡水(立方米)

0.1

0.1

2000

某地區(qū)現有資源總量(表2)

人口(萬)

面積(平方千米)

耕地(公頃)

森林面積(公頃)

年徑流總量(有效)(立方米)

8200

16萬

920萬

800萬

2200萬

  根據該地區(qū)人口發(fā)展趨勢,預計20年后該地區(qū)人口將達到1億,進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時,現有耕地因建設用地和退耕還林預計將減少133萬公項,新增荒山造林面積約533萬公頃。

⑴目前該地區(qū)環(huán)境承載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

⑵未來20年該地區(qū)環(huán)境承載力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解決問題的途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有人說:我國是人口大國,必然是人才強國,也必然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起促進作用。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