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青藏高原氣溫比同緯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和②較小 B. ②和③較小 C. ③和④較小 D. ③和⑤較小

2與青藏高原小麥產量高、質量好有關的是( )

A. ①、诖 B. ①大③小 C. ③小⑦大 D. ④大⑥小

【答案】

1D

2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大氣的受熱過程。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大氣熱力作用的過程及對氣溫、晝夜溫差的影響。

1根據圖示的大氣熱力作用過程判斷:⑦①②為太陽輻射;⑤⑥為地面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大氣輻射射向宇宙空間的部分;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故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⑤和大氣逆輻射③都較。皇沟闷錃鉁乇韧暥鹊乃拇ㄅ璧氐。

2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故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①大;而大氣逆輻射③小,故使該地區(qū)光照強,晝夜溫差大,而使得小麥產量高質量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黃河上游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水能資源豐富,被譽為我國水電建設中的富礦。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1】該河段進行梯級開發(fā)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海拔高度大 河流流量大 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 河流落差大 水庫移民較少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④⑤

【2】河流上游的梯級開發(fā)對中下游地理環(huán)境的有利影響主要有

減輕旱澇災害威脅 增加年徑流量 改善枯水期水質 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區(qū)土地利用圖,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該種農業(yè)主要分布在

A黃河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2】該農業(yè)的好處是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實現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

C可實現農產品的自給

D便于利用當地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

【3】影響該地農業(yè)生產的主要自然區(qū)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氣候 D地形和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山地甲、乙、丙三地氣溫和降水量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風坡 B該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該山地所在大陸西岸的洋流為暖流 D該山地東坡出現永久性積雪的海拔約為5300米

【2】根據氣溫和降水狀況判斷,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帶是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溫帶草原帶

C亞寒帶針葉林帶 D熱帶雨林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工農業(yè)生產、人類生活都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油脂、淀粉、纖維素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不屬于膠體

C.鋁合金的大量使用歸功于人們能使用焦炭等還原劑從氧化鋁中獲得鋁

D.海水中含有鉀、鈉元素,只需經過物理變化就可以得到鉀和鈉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523日,當太陽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時,北京時間是

A. 24252B. 24208

C. 23308D. 222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德國著名行業(yè)雜志《應用化學》上刊登文章介紹:某中德聯合研究小組設計制造了一種“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籠子作“瓶體”,一種磷酸鹽作“瓶蓋”,恰好可將一個水分子關在里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雙氧水、水玻璃都是純凈物

B.石墨和C60互稱為同位素

C.磷酸鈣是可溶性強電解質

D.一定條件下石墨轉化為C60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部分年份汛期太湖流域月雨量分布比較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一般情況下,太湖流域6月降水多于其他月份的主要原因是6月太湖地區(qū)

A多鋒面雨 B多氣旋雨 C多地形雨 D多臺風雨

【2】太湖流域6、7、8三月降水年際變化大,主要原因是因為

A西太平洋高壓強度年際變化大 B盛行西風強度年際變化大

C冰島低壓強度年際變化大 D.東北季風強度年際變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的濃度和反應溫度等有關。下列各組物質:①Cu與HNO3溶液 ②Cu與FeCl3溶液 ③Zn與H2SO4溶液 ④Fe與FeCl3溶液,由于濃度不同而能發(fā)生不同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