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在古代是東西方陸路駝隊商人往來的必經(jīng)之路,F(xiàn)在中國的鐵路經(jīng)過中亞,與歐洲大西洋沿岸之間架起了一座“亞歐大陸橋”。據(jù)此回答古代商人為什么選用駝隊而不用馬隊?

A.因為沿途氣候干旱,沙漠廣布        B.因為要翻山越嶺,道路崎嶇

C.因為駱駝比馬的力氣更大            D.因為馬行走的速度比駱駝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材料一  我國某地區(qū)圖

根據(jù)圖和所學過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地區(qū)城市分布的特點是                                        ;其限制因素是              

              。

(2)A河下游經(jīng)常斷流,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3)指出敦煌等地區(qū)文物古跡毀損較嚴重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春秋時期,出現(xiàn)了鐵器和牛耕;同時,為了擴大水澆地的面積,預防水旱災害,各國(諸侯國)都興修水利……思想家墨子主張增殖人口。

材料2:明朝中后期,原產(chǎn)美洲的玉米.甘薯等農(nóng)作物傳進我國。由于玉米。甘薯對土質(zhì).水分的要求不高,在丘陵.山區(qū)廣泛種植。

材料3:1952年國民收入總額為589億元,1990年為14429億元,增長23倍;人均國民收入1952年為104元,1990年為1271元,只增長11倍。

1.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來分析墨子主張增殖人口的合理性與我國目前實現(xiàn)“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2.分析玉米.甘薯等農(nóng)作物傳進我國的利與弊。

                                                                       

                                                                        。                                                                          

3.材料3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圖,完成

 

下列關于圖中島嶼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圖中島嶼處于的板塊邊界走向大致為西北―東南

B. 圖示地區(qū)位于同一個板塊之內(nèi)

C. 圖中北部島嶼西部為地中海氣候

D. 島嶼西北方向江水多于東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北半球某區(qū)域近地面900hpa等壓面空間高度分布圖。圖中數(shù)值表示等壓面高度,回答

沿圖中XY方向(下圖從左至右)作900hpa等壓面剖面圖,下列最接近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下圖,完成

自然帶沿箭頭方向的更替中,屬于非地帶性現(xiàn)象的是

A.a(chǎn)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2000年能源消費構成圖,回答

①.②.③.④國中,能源消費以水電和核電為主的是

A.①國          B.②國          C.③國            D.④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我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據(jù)此回答我國將橡膠生產(chǎn)由熱帶推廣到22°N,將小麥的播種高限擴展到4千米高度,主要是因為  

A.灌溉技術的發(fā)展    B.育種水平的提高    C.耕作制度改進    D.改進自然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自然界地理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常用環(huán)流模式圖來表示。

若圖示為“熱力環(huán)流”,則氣壓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