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等值線變化圖(a>b)。讀圖,回答1-3題。
1.若圖示順時針旋轉135°,為某海域海水溫度垂直分布圖,下列可信的是 ( )
①A處水溫低于D處 ②A、B同處大洋深層 ③B處可能有冷海水上泛 ④C處可能受地熱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若圖示逆時針旋轉45°,為表層海水鹽度隨緯度水平分布圖,則所示的海域最可能是 ( )
A.赤道以北、北回歸線以南的海區(qū)
B.南回歸線以南的海區(qū)
C.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的海區(qū)
D.北半球中低緯海區(qū)
3.若圖示逆時針旋轉45°,為海水溫度水平變化圖,圖示海域 ( )
A.A處的緯度比C處高 B.流經(jīng)B處的是暖流
C.一定位于南半球 D.D處的洋流向南流
1.C 2.C 3.D
1.圖示順時針旋轉135°后,A和D處于同一深度,且是表層;B和C也處于同一深度,處于A和D的下層。根據(jù)垂直方向水溫的分布,A處高于D處,C處高于B處。B處相對同一深度水溫低,可能是由于冷海水上泛,C處相對同一深度海水溫度水溫高,可能是受地熱影響,故選C。2.世界表層海水鹽度水平分布規(guī)律是自副熱帶海區(qū)向南北兩側遞減。圖示逆時針旋轉45°,表示鹽度北低南高的海域是北回歸線以北及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的海區(qū)。3.圖示逆時針旋轉45°,A處的水溫比同緯度的D處高,B處的水溫比C處低,說明A處的緯度比C處低;該海域最可能位于北半球,流經(jīng)B、D兩處的是寒流,向南流;流經(jīng)A、C兩處的是暖流,向北流。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診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PM2.5的沉降速度較慢,自然沉降效果有限, 影響顆粒物沉降或者稀釋的主要氣象條件有降雨、風以及大氣層結構(逆溫層)等。2013年3月10日,成都市空氣質量和能見度持續(xù)下降,至3月10日中午12時,全市各監(jiān)測點可吸入顆粒物(PM10以下的顆粒物)濃度均已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致使空氣質量重度污染,使成都成為全國最“霾頭苦干”的城市。根據(jù)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說法中不是主要造成成都市霧霾天氣的原因是:
A.風力較大,揚起地面塵土,造成可吸入顆粒物不易沉降
B.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嚴重偏高,土壤干燥,加重了霾的形成
C.來自西北地區(qū)的浮塵天氣對成都的空氣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
D.自2013年春節(jié)至3月10左右均未有有效降水
2.下圖為成都市某夜氣溫垂直變化率(圖中等值線數(shù)值為隨高度上升氣溫的變化數(shù)值,單位:℃/100米)時空變化圖,下列各時段中PM2.5值可能會最高的時段是
A.15—16時 B.19—20時 C.24—1時 D.10—11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河南省豫東、豫北十所名校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聯(lián)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某城市人口密度變化圖,圖中所標注的等值線值為人口密度自然對數(shù)值。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1.M地的人口密度自然對數(shù)值可能是
A.8.6 B.8.3 C.8.0 D.7.7
2.陔城市人口分布的變化是
A.人口分布峰值點增多,總體上趨于集中
B.人口增長的地域差異增大
C.人口分布向西和向南拓展比較明顯
D.人口逐漸向外遷移,人口郊區(qū)化即將來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湖南省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1998-2006年我國能源生產(chǎn)與消費問題變化圖”,圖中斜線為能源凈進口量等值線圖。讀圖回答題。
1.據(jù)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能源生產(chǎn)總量在2000年達到最大值
B.21世紀以來,我國能源凈進口量呈現(xiàn)上升趨勢
C.1998-2006年我國一直進口能源,沒有出口能源
D.圖示大多數(shù)年份我國能源生產(chǎn)總量大于消費總量
2.能源安全是我國目前一個緊迫而重大的問題。下列措施能保證我國能源安全的有
①參與國際能源開發(fā),實現(xiàn)能源進口多元化
②加大能源戰(zhàn)略儲備,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③全面禁止采挖煤炭,使用新能源替代煤炭資源
④倡導綠色消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材料一:下圖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線圖”。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該地出游市民總數(shù)的百分比。
材料二:下圖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數(shù)年內變化圖”。
(1)距離上海市500公里范圍內的世界遺產(chǎn)有 、 等。
(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間分布的總體特點是
(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達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離的其它地區(qū),這主要與北京地區(qū)人文旅游資源 和 兩方面的特征有關。
(4)上圖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選項字母) 。
A.深圳錦繡中華 B.北京頤和園 C.蘇州周莊 D.阿壩州九寨溝
(5)上圖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別在“五一”、“暑假”和“ ”。2008年我國調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兩假日,休假制度調整對該目的地游客接待數(shù)量年內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