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地理 > 題目詳情

閱讀下列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遷徙50萬人戍守五嶺,與越人雜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遷內地居民3萬戶到河套以北墾田生產。西漢文景時期采用過免稅、賜爵、贖罪等辦法鼓勵移民北方;漢武帝將福建一帶的閩越人遷徙到江淮一帶與漢民雜居。東漢末年以來,北方人民大量渡江南遷;西晉末年以后,北方南遷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就達70多萬。唐“安史之亂”和宋金對峙時期都有大批北民南遷。據1157年統(tǒng)計,南方人口為1 684萬,到了1179年已達2 950萬,人口增加了3/4。

  材料二 “建國以來人口遷移示意圖”和“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我國務工經商流動人口示意圖”。

(1)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頻繁地遷移,請問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其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一回答,中國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人口遷移有何特點?中國人口向海外移民的最主要遷入地是哪里?

(3)圖1中,我國人口遷出的主要地區(qū)是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流域。

(4)圖1中,實線箭頭所顯示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其方向特點是________,這一時期的人口遷移經歷了________時期、________時期和________時期三個階段。

(5)圖2中,人口遷出最多的省是________,人口流入最多的省是________。最大的人口接收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業(yè)基地。

答案:
解析:

  答案:(1)主要特點是從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特別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人口遷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邊、戰(zhàn)爭和自然災害。(2)漢族由黃河流域向江南、邊疆地區(qū)遷移,北方少數民族向內地遷移;東南亞。(3)長江,黃河。4)由東部地區(qū)向西部和東北邊疆地區(qū)遷移,活躍,低潮,回升。5)四川,廣東,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我國歷史上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遷移和流動,主要分析人口流動的特點及原因,同時考查了學生的圖表信息分析與判斷能力,在解答古代人口遷移問題時需聯系有關歷史知識。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從秦漢開始,由于自然和社會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邊、戰(zhàn)爭和自然災害),中國人口頻繁地遷移,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特別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這也是漢民族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同時北方少數民族向內地遷移。東南亞地區(qū)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最多的地區(qū),所以是中國人口向海外移民的最主要遷入地,其遷移的目的是主要是到海外謀生。

  建國以來我國人口遷移分為兩個階段,以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界,其前與其后人口遷移與流動有較大的差別,仔細讀圖,不難回答(2)(5)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圖1、圖2,回答下列問題。

  2004年6月3日下午,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高峰論壇以簽署《泛珠三角區(qū)域合作框架協(xié)議》為首屆峰會劃上圓滿句號,宣告這一區(qū)域合作正式啟動。泛珠三角區(qū)域包括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個省區(qū)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qū),簡稱“9+2”。內地9省區(qū)的區(qū)域面積為全國的1/5,人口占1/3,經濟總量占1/3!胺褐槿恰睓M跨東、中、西三個經濟地帶,區(qū)域合作形成東中西互動、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新局面,營造經濟發(fā)展的多贏格局。

圖1 我國年平均降水pH分布圖

圖2 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經濟地帶產業(yè)結構圖

    (1)圖1反映“泛珠三角”地區(qū)面臨的大氣環(huán)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這種環(huán)境問題最嚴重的地區(qū)A、B、C三地中位于本區(qū)域的有_______________,B區(qū)這種環(huán)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2是我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產業(yè)結構圖,廣東省所屬經濟地帶對應于圖中的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是我國著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該地農業(yè)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____,該地農民利用水患嚴重的低洼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有的農業(yè)生態(tài)模式_______________。

    (3)區(qū)域內東中西互動、優(yōu)勢互補,至2002年底,廣東已累計接收西南電力523億千瓦時,已支付西電電費約149億元。西電東送對西南地區(qū)的最大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廣東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廣東省揭陽一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8分)
材料一 下圖中,左圖為1990年和2006年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地結構圖,右圖為2006年各地原油生產、原油加工和乙烯生產產量占全國的比重。

材料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各國對于氣候變化以及未來以低碳經濟為主導的全新增長模式的關注與認同與日俱增。
材料三:歐洲及丹麥輪廓圖

材料四:丹麥能源領域相關數據統(tǒng)計  

丹麥能源領域相關數據統(tǒng)計  
                  
丹麥GDP增長與能耗
(1)材料一左圖所列國家中,與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進口國中比重最大的三個國家依次是                 。(3分)
(2)讀材料一右圖,原油生產比重明顯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區(qū)有________,東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華東地區(qū)原油加工、乙烯生產比重大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_。(7分)
(3)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簡述丹麥自然地理特征。 (5分)
(4)材料三中的甲地區(qū)是芬蘭的赫爾辛基,這里有世界著名的手機生產商諾基亞公司,試簡述諾基亞公司在中國建立手機生產基地的原因。(4分)
(5)丹麥是全球將能源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已走上一條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結合材料四說明對我國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啟示。(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廣東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28分)

材料一  下圖中,左圖為1990年和2006年我國原油進口來源地結構圖,右圖為2006年各地原油生產、原油加工和乙烯生產產量占全國的比重。

材料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各國對于氣候變化以及未來以低碳經濟為主導的全新增長模式的關注與認同與日俱增。

材料三:歐洲及丹麥輪廓圖

材料四:丹麥能源領域相關數據統(tǒng)計  

丹麥能源領域相關數據統(tǒng)計  

                  

丹麥GDP增長與能耗

(1)材料一左圖所列國家中,與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進口國中比重最大的三個國家依次是      、             。(3分)

(2)讀材料一右圖,原油生產比重明顯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區(qū)有________,東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華東地區(qū)原油加工、乙烯生產比重大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_。(7分)

(3)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簡述丹麥自然地理特征。 (5分)

(4)材料三中的甲地區(qū)是芬蘭的赫爾辛基,這里有世界著名的手機生產商諾基亞公司,試簡述諾基亞公司在中國建立手機生產基地的原因。(4分)

(5)丹麥是全球將能源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已走上一條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結合材料四說明對我國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啟示。(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高考真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閱讀分析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魯)肅對(孫權)日:“……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
                足江東,以觀天下之爨(縫隙,可乘之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競長江所極,據而有
                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yè)也。”……劉表死,肅進說日:“夫荊楚與國鄰接,
                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
                之資也。”                                                                                           —《三國志·魯肅傳》
材料二:(諸葛)亮答(劉備)曰:“……令(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
                鋒。剝、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
                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 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若跨有荊、益,保其 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
                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
材料三:
材料四: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qū)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區(qū)。這一區(qū)域位于我國經濟梯次發(fā)展戰(zhàn)略的
              中部。為統(tǒng)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近年來國家推進“中部崛起”戰(zhàn)略,確定其為重點開發(fā)區(qū)域,擬
              加大對該區(qū)域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投入,從而使該地區(qū)面臨吸納資源、資金和人才的絕好時
              機。同時,東部發(fā)達地區(qū)進入產業(yè)升級換代的新階段,也使該地區(qū)具有承接東部產業(yè)轉移的區(qū)
              位優(yōu)勢。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zhàn)略的指導下,位于該地區(qū)的甲地的經濟
              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yè)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
 材料五:三次產業(yè)產值比重表(%)
 
 
第一產業(yè)
第二產業(yè)
第三產業(yè)
1978年
全國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國
11.3
48.6
40.1
 
甲地
29.7
33.5
36.8
(1)據材料三分析古荊州地區(qū)的交通區(qū)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析當時荊州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材料五,指出甲地產業(yè)結構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其經濟發(fā)展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分析資料和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魯)肅對(孫權)曰:“……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yè)也!薄瓌⒈硭,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三國志·魯肅傳》

材料二

(諸葛)亮答(劉備)曰:“……今(曹)操已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也!

——《三國志·諸葛亮傳》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魯肅和諸葛亮對荊州認識的相同之處。  

(2)根據材料一、二,分別指出魯肅和諸葛亮提出的戰(zhàn)略目標及實現步驟。

(3)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荊州問題對孫、劉雙方未來關系的影響。

下圖示意古荊州部分地區(qū)。

(4)據圖分析古荊州地區(qū)的交通區(qū)位。

(5)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析當時荊州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條件。

材料三

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qū)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區(qū)。這一區(qū)域位于我國經濟梯次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中部。為統(tǒng)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近年來國家推進“中部崛起”戰(zhàn)略,確定其為重點開發(fā)區(qū)域,擬加大對該區(qū)域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投入,從而使該地區(qū)面臨吸納資源、資金和人才的絕好時機。同時,東部發(fā)達地區(qū)進入產業(yè)升級換代的新階段,也使該地區(qū)具有承接東部產業(yè)轉移的區(qū)位優(yōu)勢。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zhàn)略的指導下,位于該地區(qū)的甲地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yè)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

表  三次產業(yè)產值比重表(%)

第一產業(yè)

第二產業(yè)

第三產業(yè)

1978年

全國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國

11.3

48.6

40.1

甲地

29.7

33.5

36.8

(6)根據表,指出甲地產業(yè)結構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其經濟發(fā)展的特點。

(7)運用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結合材料分析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qū)在當時和現在所處地位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