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左圖為世界時(零時區(qū))某日1時40分的光照圖(陰影部分為黑夜),右圖中的A--E是這一天全球5個地點的太陽高度日變化曲線。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8分)
(1) 圖中M點的地理坐標, ;
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2) A-E 5個地點中,自轉(zhuǎn)線速度最小的是 。若流經(jīng)5地的河流,兩岸巖性相同,則適合在河流右岸建設港口的地點是 。
(3) 此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期的經(jīng)度范圍是 。
(4)這一天全球晝夜長短的分布規(guī)律是
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guī)律是
(5)在右圖中,畫出這一天南極點的太陽高度日變化線。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材料一:某日①、②、③、④四地太陽視運動示意圖(E、S、W、N分別表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底圓表示觀測者所在的地平圈,帶箭頭的圓弧表示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軌跡,圖中角度為當?shù)啬骋粫r刻的太陽高度)(10分)
(1)在沒有建筑物遮擋的情況下,①、②、③、④四地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是_______地。該地的緯度為_______,該日太陽直射點緯度為_______。(3分)
(2)不考慮地形等因素的影響,①、②、③、④四地中,全年熱量最為豐富的是_____地。(1分)
材料二:左圖為世界時(零時區(qū))某日1時40分的光照圖(陰影部分為黑夜),右圖中的A~E是這一天全球五個地點的太陽高度日變化曲線。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3)圖中M點的地理坐標,經(jīng)度: ,緯度: 。(2分)
(4)A~E五個地點中,自轉(zhuǎn)線速度最小的是 。若流經(jīng)五地的河流,兩岸巖性相同,則適合在河流右岸建設港口的地點是 。(2分)
(5)此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期的經(jīng)度范圍是 。(1分)
(6)在右圖中,畫出這一天南極點的太陽高度日變化線。(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5月月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2分)下面左圖為世界某局部區(qū)域示意圖,右圖為該局部某島嶼的放大圖,讀圖并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比較右圖中虛線框內(nèi)東南部與西北部地形特征的差異,并說明判斷的理由?(5分)
(2)右圖虛線框內(nèi)的地形特征對氣候要素有明顯的影響,請分析具體的影響情況?(4分)
(3)右圖中145°E東側(cè)的四個島嶼被俄羅斯人稱為“煙霧列島”,簡要分析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面左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簡圖,右圖為區(qū)域內(nèi)甲處氣溫與降水季節(jié)分布圖,讀圖回答。
|
(1)簡述該區(qū)域的地形特征(6分)
(2)分析左圖中甲地發(fā)展花卉種植的自然條件。(10分)
(3)左圖中乙海域7月份洋流方向是什么,試從氣壓帶風帶移動分析其成因,并分析這種洋流對沿岸陸地環(huán)境的影響。(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江西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材料一:某日①、②、③、④四地太陽視運動示意圖(E、S、W、N分別表示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底圓表示觀測者所在的地平圈,帶箭頭的圓弧表示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運動軌跡,圖中角度為當?shù)啬骋粫r刻的太陽高度)(10分)
(1)在沒有建筑物遮擋的情況下,①、②、③、④四地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是_______地。該地的緯度為_______,該日太陽直射點緯度為_______。(3分)
(2)不考慮地形等因素的影響,①、②、③、④四地中,全年熱量最為豐富的是_____地。(1分)
材料二:左圖為世界時(零時區(qū))某日1時40分的光照圖(陰影部分為黑夜),右圖中的A~E是這一天全球五個地點的太陽高度日變化曲線。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3)圖中M點的地理坐標,經(jīng)度: ,緯度: 。(2分)
(4)A~E五個地點中,自轉(zhuǎn)線速度最小的是 。若流經(jīng)五地的河流,兩岸巖性相同,則適合在河流右岸建設港口的地點是 。(2分)
(5)此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期的經(jīng)度范圍是 。(1分)
(6)在右圖中,畫出這一天南極點的太陽高度日變化線。(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