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日喀則位于拉薩以西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主要屬于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日照充足、農業(yè)發(fā)達,是“西藏的糧倉”之一。這里的農民被稱為“離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糧食作物為青稞等。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與b位于同一條等積溫線上,主要是因為( )
A.a處與b處經度相同 B.a處與b處海拔相同
C.a處位于陰坡,b處位于陽坡 D.a處位于冬季風迎風坡,b處位于背風坡
【2】日喀則地區(qū)的青稞比我國東部平原地區(qū)的麥類要晚兩個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日喀則地區(qū)的年積溫值較小 B.日喀則地區(qū)的降水少、晴天多
C.日喀則地區(qū)光照強度大 D.日喀則地區(qū)年日照時數(shù)較長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45°S附近某地區(qū)的相關數(shù)據(jù),其中①④處為海洋,②③處為陸地,80°、60°為當?shù)亟浂取Wx圖完成下列各題。
【1】①處所屬的大洋與板塊的名稱分別是
A. 太平洋、太平洋板塊 B. 太平洋、南極洲板塊
C. 印度洋、印度洋板塊 D. 大西洋、美洲板塊
【2】②處向北反映的自然帶地域分異現(xiàn)象是
A.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B.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D. 非地帶性分異
【3】③處自然植被類型可能是
A.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B. 溫帶荒漠
C. 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 D. 溫帶落葉闊葉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圖幅大小相同的一組地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比例尺越大,圖示范圍越大B.比例尺越大,圖示范圍越小
C.比例尺越大,圖示范圍越粗略D.比例尺越小,圖示內容越詳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邊的農民競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樓”(下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1】農民建“握手樓”的直接目的是
A. 吸引外來人口定居 B.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屋面積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樓”的修建反映該中心城市
A. 居住人口減少 B. 城市房價昂貴
C. 人居環(huán)境惡化 D. 城區(qū)不再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某中學為“重走古絲綢之路”夏令營活動所搜集的材料。據(jù)此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 下圖示意考察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
材料二 M、N城均為歷史文化名城!顿Y治通鑒》稱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閭閻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N城設立經濟特區(qū)(范圍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指出M城成為古代著名集鎮(zhèn)的有利自然條件。
(2)簡析從“絲綢之路”到“亞歐陸橋”交通運輸方式轉變的原因。
(3)分析N城設立經濟特區(qū)有利的社會經濟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qū)域2005~2010年間遷移人口比重,遷移人口以青壯年為主。讀下圖并結合相關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1】2005~2010年
A. 遷出人口數(shù)量貴州多于四川 B. 遷入人口數(shù)量上海多于廣東
C. 人口增長率浙江高于江蘇 D. 人口自然增長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級行政區(qū)域間的人口遷移
A. 延緩了皖、贛、黔的老齡化進程 B. 延緩了滬、京、津的老齡化進程
C. 降低了皖、贛、黔的城市化水平 D. 降低了滬、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同學家鄉(xiāng)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示意圖,請你用所學知識幫他規(guī)劃家鄉(xiāng)的美好未來。
(1)擬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選一處建設一大型批發(fā)市場,最佳選址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
(2)若在甲處建一化學工業(yè)園區(qū),請說明它布局的合理性。
(3)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該城市規(guī)劃建設新城。現(xiàn)有在東北部和西南部建設新城的兩種方案,你支持哪一種方案?請闡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與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溫度條件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A. 日地距離適中 B. 地球公轉、自轉周期適宜
C. 月球繞著地球公轉 D. 太陽輻射能量相對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