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題文)讀圖,回答問題。
自古以來,“南方絲綢之路”就是我國西南地區(qū)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貿易通道。
(1)說明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基本沿山間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請各答一條。
目前我國正在沿此路建設高標準公路、鐵路,與緬甸境內的公路、鐵路相接,以實現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連通。
(2)高標準公路、鐵路的建成,將給我國西南地區(qū)對外聯系帶來哪些好處?
圖所示甲、乙兩地2014年先后發(fā)生了地震,相關情況見下表。
(3)甲地損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發(fā)了 災害,此災害是如何形成的?請利用表中兩條信息加以說明。
【答案】(1)自然:地形起伏相對較小(自然屏障較少:水源充足):
人文:聚落較多(人口較多;利于商貿和補給)。
(2)增加了一條通向印度洋的便捷通道(使對外聯系更加快捷):
有利于加強與東南亞、印度洋沿岸國家的貿易、文化往來(有利于擴大對外聯系的區(qū)域)。
(3)滑坡(崩塌:泥石流)。
A信息:高山峽谷地區(qū):說明:山體坡度大,巖體不穩(wěn)定。
B信息:植被稀疏;說明:地表松散物質裸露.容易滑落。
C信息:地震發(fā)生時間為8月:說明:正值雨季,降水多。
若答滑坡,則ABC任答兩條。
若答崩塌,則AB必答。
若答泥石流,則C必答,AB任答一條。
答案僅作參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試題
(1)山間谷地地勢起伏小,通行難度小,臨近河流,水源充足;沿途城市較多,所以人口較多,利于商品貿易。
(2)從對外聯系便捷程度分析,交通線路的增多,會使該地對外聯系更加快捷;更加有利于加強與東南亞、印度洋沿岸國家的貿易、文化往來,且擴大對外聯系范圍。
(3)甲地位于高山峽谷,地震易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從滑坡及泥石流形成的條件分析,從地形分析,甲地位于高山峽谷區(qū),坡度大,巖體不穩(wěn)定;從植被條件分析,該地植被稀疏,地表物質松散,易導致滑落;從降水條件分析,地震發(fā)生時間為8月,正值雨季,降水較多,易發(fā)生泥石流。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河流流域的開發(fā)應合理、適度,以實現流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圖為世界某著名河流的流域范圍示意圖和該河下游某地氣候資料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對比圖1中甲-乙河段、丙-丁河段主要地貌類型和河流主要開發(fā)價值的差異,完成下表內容。
甲-乙河段 | 丙-丁河段 | |
主要地貌類型 | ||
河流主要開發(fā)價值 |
(2)據圖2,指出該河下游地區(qū)居民在哪幾個月份感到氣候舒適、出行方便,并說明理由。
該河流流域內人口增長較快,且70%以上的人口從事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給流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造成較大壓力。
(3)簡要分析該流域農業(yè)生產可能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在圖中畫出地球公轉方向。
(2)圖中A、B、C、D分別代表二分二至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其中A代表 (節(jié)氣)時的位置,B代表 (節(jié)氣)時的位置,C代表 (節(jié)氣)時的位置,D代表 (節(jié)氣)時的位置。
(3)當地球運行到D點時,太陽直射在 上,該日過后三個月內太陽直射點將向 (南或北)方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英國攝影師勒弗朗向媒體公布了一組北極熊母子被困在狹小浮冰上的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下列各題。
【1】北極熊多以近海浮冰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多次發(fā)現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現象。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氣候變暖,浮冰消融且間距增大
B. 北極熊物種退化,體質下降
C. 人類捕殺,北極熊向外海遷徙
D. 海洋污染,導致食物減少
【2】氣候變暖對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下列現象與氣候變暖有關的是
①中低緯度沿海地區(qū)臺風減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國東北水稻種植向北推進 ④青藏高寒區(qū)農作物播種推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首次發(fā)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預測:未來百年我國將繼續(xù)變暖。為此,我國計劃到本世紀中葉爭取實現碳排放量的零增長乃至負增長。
材料二 我國北方15個省(市、區(qū))2005年1月氣溫距平及采暖耗能變率圖
(1)從圖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區(qū)1月平均氣溫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氣溫明顯偏高且采暖耗能減少最多的省級行政區(qū)是________。
(2)近年來,我國北方許多城市逐步把由單位和住戶的分散取暖改為市政集中統(tǒng)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為抑制我國氣候變暖的趨勢,實現本世紀中葉碳排放的目標,請你從能源開發(fā)和利用的角度獻計獻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極冰融是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氣候變化現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變成顏色相對較暗的海水,被稱為“北極變暗”現象。21世紀以來,北極的氣溫變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稱為“北極放大”現象。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期間( )
A. 北極年海冰面積逐年減少
B. 北極年海冰面積減少速度不斷加快
C. 北極年海冰面積與年平均CO2濃度大體呈負相關
D. 北極年海冰面積與年平均CO2濃度大體呈正相關
【2】“北極放大”現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減少導致北極地區(qū)( )
A. 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 B. 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增強
C.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加 D. 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全球大氣人為產生CO2的排放量與平均氣溫變化(圖甲)和世界主要排放CO2國家的人均CO2排放量(圖乙)。
材料二 煤、石油、天然氣燃燒后的CO2排放量差別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氣在作為汽車燃料時,尾氣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車少90%,還可降低噪聲40%,而且不會產生苯、鉛等致癌物質。
材料三 《京都議定書》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通過的。該議定書規(guī)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發(fā)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削減5.2%,其中美國7%、歐盟8%、日本6%。
(1)圖甲中兩條曲線之間的總體趨勢關系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大氣中CO2含量增加除與________消費的增加有關外,還與________面積的減少有關。
(3)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國家(發(fā)達或發(fā)展中)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將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國家(發(fā)達或發(fā)展中)。
(4)結合圖乙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國家是________,排放CO2總量最多的發(fā)達國家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見下圖。
材料二 有關專家分析,目前面臨水資源緊缺問題的人口數量將近5億。到2025年,隨著人口增長,面臨此問題的人口數量將達到28億。
(1)漫畫中反映了哪些問題?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2)應如何解決漫畫中反映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