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 ( )
A.平行于等壓線 B.垂直于等壓線 C、與等壓線斜交 D,無確定方向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學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 題型:069
下圖為某月30°N附近海平面氣壓分布狀況。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中氣壓分布狀況可以推知該季節(jié)為_________
(2)圖中位于北美洲大陸和大西洋上的氣壓中心分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此時東亞的盛行風為是由圖中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氣壓中心之間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3)此時在高壓地區(qū),水平方向等溫線向_________(填高緯或低緯)凸出。垂直方向等壓面向_________凸出。
(4)圖中氣壓中心C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此時這里的降水偏_________,盛行風向為_________風,該風是由南半球的_________越過赤道,并在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與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_________(填有關或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北半球某地等壓線圖”(如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上畫出有摩擦力時,A點空氣勻速水平運動的方向V,以及空氣所受的三種力:水平氣壓梯度力P、地轉偏向力E、近地面摩擦力F。
(2)P、E、F三個力的合力為________。其中P與等壓線________,且指向________。V與E________;E在北半球 ________偏。F方向與V________。
(3)圖中B點風速較A點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黑龍江省高三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選擇題
根據(jù)圖示圓圈為臺風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分成四個區(qū)域,短箭頭表示風向,長箭頭表示臺風整體移動方向,回答31-33題。
1.在航海中不幸處在該臺風的控制區(qū)域,哪一區(qū)域最危險:
A.I B.Ⅱ c.II D.IV
2.圖中四艘船的逃生路線(虛線箭頭)正確的是
A.甲路線 B.乙路線 C.丙路線 D.丁路線
3.圖中箭頭為臺風系統(tǒng)中風的運動路線圖,圓圈為等壓線,據(jù)圖敘述正確的是:
A.該臺風在南半球,因為風向受地轉偏向力向左偏。
B.a(chǎn)點風速大于b點,因為向里面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
c.在臺風系統(tǒng)中,風沿ab路線運動,最后做旋轉上升運動。
D.當臺風登陸后重新回到海上,臺風將繼續(xù)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統(tǒng)練試題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示圓圈為臺風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分成四個區(qū)域,短箭頭表示風,長箭頭表示臺風整體移動方向,回答下列各題。
1.在航海中不幸處在該臺風的控制區(qū)域,請問哪一區(qū)域最危險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圖中四艘船的逃生路線(虛線箭頭)正確的是
A.甲路線
B.乙路線
C.丙路線
D.丁路線
3.圖箭頭為臺風系統(tǒng)中風的運動路線圖,圓圈為等壓線,據(jù)圖敘述正確的是
A.該臺風在南半球,因為風向受地轉偏向力向左偏
B.a(chǎn)點風速大于b點,因為向里面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
C.在臺風系統(tǒng)中,風沿ab路線運動,最后做旋轉上升運動
D.當臺風登錄后重新回到海上,臺風將繼續(xù)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浙江省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圖示圓圈為臺風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分成四個區(qū)域,短箭頭表示風,長箭頭表示臺風整體移動方向,回答下列各題。
1.下圖中四艘船的逃生路線(虛線箭頭)正確的是
(A)甲路線 (B)乙路線
(C)丙路線 (D)丁路線
2.下圖箭頭為臺風系統(tǒng)中風的運動路線圖,圓圈為等壓線,敘述正確的是
(A)該臺風在南半球,因為風向受地轉偏向力向左偏。
(B)a點風速大于b點,因為向里面水平氣壓梯度力減小。
(C)在臺風系統(tǒng)中,風沿ab路線運動,最后做旋轉上升運動。
(D)當臺風登陸后重新回到海上,臺風將繼續(xù)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