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時16分,中國南極冰蓋昆侖科考隊成功抵達南極冰蓋的最高點,這是人類首次到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海拔4 093米)。請讀圖并完成下題。

(1)

科學工作者如果就地解決能源問題,最適宜開發(fā)利用的能源是

[  ]

A.

水能

B.

風能

C.

太陽能

D.

煤炭

(2)

南極大陸資源特征是

[  ]

A.

代表性動物是鴨嘴獸

B.

有豐富的鐵礦

C.

龍蝦資源豐富

D.

石油資源和淡水資源豐富

(3)

中國南極科考隊若從中山站出發(fā),前往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則

[  ]

A.

科考隊的前進方向是向西南方向

B.

科考隊員看到太陽高度一天中始終不變

C.

寒冷干燥的東南風吹來

D.

科考隊經(jīng)常遇到大雪紛飛的天氣

答案:1.B;2.B;3.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余姚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點16分,中國第21次南極冰蓋昆侖科學考察隊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DOME—A)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jīng)77度21分11秒?疾礻犜谧罡唿c設立了紀念標志,舉行了升國旗儀式。讀圖15回答問題。

【小題1】DOME—A的最高點位于圖15中的

A.①B.②C.③D.④
【小題2】此時五星紅旗飄向的方位是
A.東南方向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D.東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山西省呂梁學院附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由13人組成的中國南極內陸冰蓋昆侖科考隊于2004年12月12日從中山站正式啟程,行程1200多公里,于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點16分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一A),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南極冰蓋最高點的藍天之下。回答問題。
【小題1】五星紅旗飄揚的方向為

A.東南B.西北C.正東D.正北
【小題2】下列關于南極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洲海撥高度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
B.該季節(jié)南極地區(qū)出現(xiàn)臭氧層空洞
C.考察隊員向冰穹一A前進的全過程中北半球白天越來越長
D.冰穹—A位于東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浙江余姚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點16分,中國第21次南極冰蓋昆侖科學考察隊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DOME—A)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jīng)77度21分11秒?疾礻犜谧罡唿c設立了紀念標志,舉行了升國旗儀式。讀圖15回答問題。

1.DOME—A的最高點位于圖15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時五星紅旗飄向的方位是

A.東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山西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由13人組成的中國南極內陸冰蓋昆侖科考隊于2004年12月12日從中山站正式啟程,行程1200多公里,于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點16分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一A),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南極冰蓋最高點的藍天之下。回答問題。

1.五星紅旗飄揚的方向為

A.東南    B.西北     C.正東    D.正北

2.下列關于南極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洲海撥高度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

B.該季節(jié)南極地區(qū)出現(xiàn)臭氧層空洞

C.考察隊員向冰穹一A前進的全過程中北半球白天越來越長

D.冰穹—A位于東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年內蒙古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卷 題型:選擇題

由13人組成的中國南極內陸冰蓋昆侖科考隊于2004年12月12日從中山站正式啟程,行程1200多公里,于北京時間2005年1月18日3點16分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一A),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南極冰蓋最高點的藍天之下;卮鹣铝懈黝}。

1.五星紅旗飄揚的方向為

A、東南         B、西北  

C、正東         D、正北

2.下列關于南極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洲海撥高度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

B、該季節(jié)南極地區(qū)出現(xiàn)臭氧層空洞

C、考察隊員向冰穹一A前進的全過程中北半球白天越來越長

D、冰穹—A位于東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