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右圖線段表示一段經線,線段上的數(shù)據(jù)為緯度,MN和PQ之間為海洋,NP之間為陸地;卮鹪摱谓浘所在國家,城市化特征為
A.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B.逆城市化現(xiàn)象明顯
C.人口規(guī)模大
D.少數(shù)大城市迅速膨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右圖線段表示一段經線,線段上的數(shù)據(jù)為緯度,MN和PQ之間為海洋,NP之間為陸地;卮
該地區(qū)最大河流,其河流特征是
A.冰期短 B.內流河
C.含沙量大 D.徑流量變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某區(qū)域等降水圖,回答
考慮優(yōu)勢條件,圖中①區(qū)域工業(yè)類型可能是
A.食品加工 B.鐵礦開采 C.有色工業(yè) D.航天工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某區(qū)域等降水圖,回答
甲乙兩地糧食生產能力近年呈現(xiàn)下降趨勢,原因是
A.甲地生態(tài)惡化 B.乙地自然災害加劇
C.甲地結構調整 D.乙地工業(yè)迅猛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某區(qū)域等降水圖,回答
圖示區(qū)域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
A.夏秋多、冬春少 B.季風氣候、降水變率大
C.西北向東南增多 D.西側干旱、東側濕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表顯示我國四個省2006年三種谷物的種植面積比重(%)統(tǒng)計,回答
| 谷物① | 谷物② | 谷物③ | 其它 |
湖南 | 90% | 3.3% | 1.5% | 5.2% |
河北 | 8.7% | 65% | 25% | 1.3% |
吉林 | 4% | 27.9% | 63.5% | 4.6% |
E省 | 42.7% | 38% | 7.5% | 11.8% |
E省可能是
A.陜西 B.安徽 C.福建 D.內蒙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表顯示我國四個省2006年三種谷物的種植面積比重(%)統(tǒng)計,回答
| 谷物① | 谷物② | 谷物③ | 其它 |
湖南 | 90% | 3.3% | 1.5% | 5.2% |
河北 | 8.7% | 65% | 25% | 1.3% |
吉林 | 4% | 27.9% | 63.5% | 4.6% |
E省 | 42.7% | 38% | 7.5% | 11.8% |
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 水稻、小麥、玉米 B.玉米、小麥、水稻
C.小麥、水稻、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09年2月2日監(jiān)測的2008年入冬以來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下圖)
材料二、2008年11月下旬以來,中國北方降水量明顯偏少,北方地區(qū)正在遭受大范圍干旱。中國氣象局專家表示,這次干旱持續(xù)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程度之重歷史少見。加上入冬以來幾次強降溫天氣過程造成旱凍交加,對農作物安全越冬及正常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
材料三、根據(jù)1950~1990年的資料統(tǒng)計,我國年平均干旱受災面積為2085.1萬公頃,洪澇受災面積842.5萬公頃。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國共發(fā)生干旱300次,洪澇236次。
材料四、對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國旱災面積、水災面積和糧食單產進行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糧食單產與旱災面積顯著相關,而與水災面積幾乎無相關關系。
材料五、我國1950-1991年間西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華南地區(qū)六個區(qū)域干旱季節(jié)分布及其對農業(yè)的影響
(1)讀圖,2008年入冬以來,冬季蒸發(fā)較大,降水較少是導致我國北方 (糧食作物)主要產區(qū)干旱的直接原因。該糧食主產區(qū)遭受特旱災害威脅的省份主要有 河北、 、 等地。
(2)材料五中, a是西南地區(qū)、c是東北地區(qū),判斷圖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區(qū)域:
b ,d 。并以b為例說明其判斷依據(jù)。
(3)結合材料五,請分析e、f兩區(qū)旱災季節(jié)差異的自然原因。
(4)結合材料三和四,請概括我國旱災的嚴重性的特點。
(5)2008年入冬以來的干旱,已影響到我國北方糧食的生產。請簡述解決北方水資源缺乏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