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除去NaCl溶液中的FeCl3需加入的試劑(     )
A.NaOHB.石灰水C.銅片D.金屬鈉
AD
A中加入NaOH與FeCl3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Fe3+;B也同A一樣除去Fe3+,但增大了新雜質Ca2;C中只是將Fe3+還原成Fe2+,同時增大了雜質Cu2+。D中Na與H2O反應生成NaOH與FeCl3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Fe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Mg(OH)2在下列四種情況下,其溶解度最大的是(    )
A.在純水中B.在0.1 mol·L-1的MgCl2溶液中
C.在0.1 mol·L-1的NH3·H2O中D.在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FeS飽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FeS(s) Fe2(aq)+S2(aq),常溫下Ksp = [Fe2]·[ S2]=8.1×1017 mol2/L2。由此請回答:
⑴理論上FeS的溶解度為                。
⑵又知FeS飽和溶液中[H]與[ S2]之間存在著如下關系:[H]2·[ S2]=1.0×1022 mol3/L3,為了使溶液里[Fe2]達到了1mol/L,現(xiàn)將FeS適量投入到其飽和溶液中,應調節(jié)溶液中的[H]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⑴混合硫酸銅溶液與碳酸鈉溶液:
主要反應:Cu2+CO32+H2O=Cu(OH)2↓+CO2
次要反應:Cu2+CO32=CuCO3
⑵混合硫酸銅溶液與硫化鈉溶液:
主要反應:Cu2+S2=CuS↓
次要反應:Cu2+S2+2H2O=Cu(OH)2↓+H2S↑
由此可得以下幾種物質溶解度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Cu(OH)2>CuCO3>CuSB.Cu(OH)2<CuCO3<CuS
C.CuS >Cu(OH)2>CuCO3D.CuS <Cu(OH)2<Cu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沉淀溶解平衡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難溶電解質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且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
B.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而與沉淀的量和溶液中離子的濃度無關
C.Ksp反映了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直接根據Ksp的數(shù)值大小比較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D.可以通過濃度商(Qc)和Ksp的相對大小,來判斷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5℃時,向AgCl的白色懸濁液中依次加入等濃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先出現(xiàn)黃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已知有關物質的顏色和溶度積如下表:
物質AgClAgIAg2S
顏色
Ksp(25℃)1.8×10-101.5×10-161.8×10-50
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溶度積小的沉淀可以轉化為溶度積更小的沉淀
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I溶液,則無黃色沉淀產生
C.25℃時,AgC1固體在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積相同
D.25℃時,AgC1固體在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c(Ag+)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氫氧燃料電池原理示意圖,按照此圖的提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電極是負極
B.b電極的電極反應為:4OH--4e-==2H2O+O2
C.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綠色電源
D.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不需要將還原劑和氧化劑全部儲存電池內的新型發(fā)電裝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下列關于不溶物之間轉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兩者都不溶于水,因此AgCl與AgI不能相互轉化
B.常溫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開始轉化為AgI,則NaI的濃度必須不低于
C.一定條件下AgCl可以轉化為更難溶的AgI
D.只能由Ksp較大的不溶物轉化為Ksp較小的不溶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下列反應:①NH3+H+=NH4+  ②Ag++2NH3=Ag(NH3)2+ ③Ag++Cl-=AgCl
前者都比后者更容易發(fā)生。下列事實或現(xiàn)象預期錯誤的是
A.氯化銀可溶于氨水B.銀氨溶液中加入氯化鈉溶液有白色沉淀
C.銀氨溶液中加入鹽酸有白色沉淀D.銀鏡反應的殘留液可用稀硝酸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