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A(g)+B(g)?E(g)
(1)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
 
;已知升高溫度時,v(正)>v(逆),此時K值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該反應的△H
 
0(填“>”或“<”);
(2)將1.0mol A和1.0mol B 混合后裝入2L容器中,發(fā)生反應,E的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
①3min內(nèi)E 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②此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為
 
(結(jié)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③請在圖中畫出5min 內(nèi)A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的曲線;
(3)已知在如圖所示的變化中,平衡常數(shù)K保持不變,則在5-7min內(nèi)引起E 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編號).
①降低了溫度②升高了溫度③使用的催化劑④增大了容器的體積⑤縮小了容器的體積⑥減少了A的物質(zhì)的量.
考點: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平衡的計算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1)由于化學平衡常數(shù)等于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平衡時升高溫度,v(正)>v(逆),前者導致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后者導致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導致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生成物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
(2)①v=
△c
△t
=
△n
V?△t
;②根據(jù)三段式解題;
③畫圖要點:a.依題意,起點(或t=0)時,A為1.0mol;b.未達平衡時,A逐漸減小;c.拐點(或平衡點、t=3min),n(A)=“c(A)“?V=0.2mol?Lˉ1×2L=0.4mol;d.t=3min~5min時,該反應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A為0.4mol,保持不變;
(3)根據(jù)正反應是吸熱反應、正反應是氣態(tài)物質(zhì)體積減小的反應、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左移等解題.
解答: 解:(1)由于化學平衡常數(shù)等于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c(E)
C 2(A)?C(B)
;根據(jù)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平衡時升高溫度,v(正)>v(逆),前者導致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后者導致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導致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生成物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根據(jù)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式可知,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變大或增大,
故答案為:
c(E)
C 2(A)?C(B)
;變大;>;
(2)①讀圖可知,3分鐘內(nèi)E由0增加到0.3mol,根據(jù)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式(v=
△c
△t
=
△n
V?△t
則v(E)=
0.3mol
2L×3min
=0.050mol/(L?min),故答案為:0.05mol/(L?min);②依題意,該反應各組分起始、變化、平衡的濃度均已知,則:
                  2A(g)+B(g)?E(g)
起始濃度/mol?Lˉ1 0.5    0.5    0
變化濃度/mol?Lˉ1 0.3   0.15   0.15
平衡濃度/mol?Lˉ1 0.2   0.35   0.15
K=
c(E)
c 2(A)?c(B)
=
0.15
0.2 2×0.35
≈10.7
故答案為:10.7;
③畫圖要點:a.依題意,起點(或t=0)時,A為1.0mol;b.未達平衡時,A逐漸減小;c.拐點(或平衡點、t=3min),n(A)=“c(A)“?V=0.2mol?Lˉ1×2L=0.4mol;d.t=3min~5min時,該反應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A為0.4mol,保持不變.A的物質(zhì)的量變化的曲線:
故答案為:;
(3)①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guān),由于正反應是吸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左移,生成物濃度減小、反應物濃度增大,則=
c(E)
c 2(A)?c(B)
的比值減小,所以平衡常數(shù)K減小,故①錯誤;
②升高溫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則
c(E)
c 2(A)?c(B)
的比值增大,所以平衡常數(shù)K增大,故②錯誤;
③使用催化劑時,平衡不移動,E的物質(zhì)的量不減小,平衡常數(shù)K也不變,故③錯誤;
④增大容器體積,各組分濃度均減小,實質(zhì)就是減小壓強,由于正反應是氣態(tài)物質(zhì)體積減小的反應,減小壓強平衡左移,則E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但平衡常數(shù)K不變,故④正確;
⑤縮小容器體積,各組分濃度均增大,實質(zhì)就是增大壓強,平衡右移,則E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但平衡常數(shù)K不變,故⑤錯誤;
⑥減小A的物質(zhì)的量,就是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左移,則E的物質(zhì)的量減小,但平衡常數(shù)K不變,故⑥正確.
故答案為:④、⑥.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難度中等,弄清圖象上點的意義,看起點,交點,轉(zhuǎn)折點,終點.三看量的變化,明確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是解本題的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與對應原理都正確的是( 。
選項目的分離方法原理
A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適量O2點燃CO會燃燒成CO2
B除去雞蛋清膠體中混有的NaCl過濾雞蛋清膠體不能通過濾紙
C除去NaHCO3固體中混有的Na2CO3加熱NaHCO3受熱分解
D除去BaSO4粉末中混有的BaCO3鹽酸溶解后過濾、洗滌鹽酸可溶解BaCO3,不溶解BaSO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在給定條件下能實現(xiàn)的是(  )
①Fe
O2
點燃
Fe2O3
H2SO4
Fe2(SO43
②SiO2
NaOH
Na2SiO3
HCl
H2SiO3
③Fe2O3
HCl(aq)
FeCl3(aq)
無水FeCl3
④Na
O2
點燃
Na2O
H2O
NaOH
⑤SO2
H2O
H2SO3
O2
H2SO4
A、①⑤B、②⑤C、③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鐵片與50mL 1mol/L的硫酸反應制取H2時,下列措施不能使氫氣生成速率加大是(  )
A、對該反應體系加熱
B、滴加幾滴濃硫酸
C、加入少量氯化鈉溶液
D、不用鐵片,改用鐵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氯氣是比較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可以制備一系列化合物,其中氯氣也是種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zhì),
(1)氯氣和銅絲的反應現(xiàn)象
 

(2)漂白粉放置在空氣中易變質(zhì)而失效,其反應方程式為:
 
、
 
.工業(yè)制取漂白粉原理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液體均處于25℃,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A、某物質(zhì)的溶液pH<7,則該物質(zhì)一定是酸或強酸弱堿鹽
B、AgCl在同濃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C、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D、pH=5.6的CH3COOH與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態(tài)HCl和固體NaCl均不導電,但HCl、NaCl均是電解質(zhì)
B、NH3、CO2的水溶液均導電,所以NH3、CO2均是電解質(zhì)
C、銅、石墨均導電,但他們都不是電解質(zhì),而是非電解質(zhì)
D、酸堿鹽和氧化物都是電解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氧化還原化學反應中(2CuO+C
  △  
.
 
2Cu+CO2),物質(zhì)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這種物質(zhì)是
 
劑,在反應中
 
(“得”或“失”)電子;元素化合價降低,表明該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
 
(“得”或“失”)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
B、分子晶體中一定存在化學鍵
C、HCl、NH3、BaSO4是電解質(zhì),CO2、Cl2、CH3CH2OH是非電解質(zhì)
D、正四面體分子中鍵角一定是109°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