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3.將Zn棒和Cu棒用導線連接后,放入某電解質溶液中,構成如圖所示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
(1)若電解質溶液為稀硫酸,則Zn棒為原電池的負極,可觀察到Cu棒的所產生現(xiàn)象是有氣泡生成(或有氣體放出),試用電極反應式表示該現(xiàn)象2H++2e-=H2↑.
(2)若電解質為硫酸銅溶液,則Cu棒上發(fā)生還原反應(填“氧化”或“還原”),Zn棒上發(fā)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Zn-2e-=Zn2+

分析 (1)鋅比銅活潑,若電解質溶液為稀硫酸,形成原電池時,鋅為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銅為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2)若電解質為硫酸銅溶液,鋅被氧化生成鋅離子,銅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有銅析出.

解答 解:(1)鋅比銅活潑,若電解質溶液為稀硫酸,形成原電池時,鋅為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銅為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正極發(fā)生2H++2e-=H2↑,可觀察到有氣泡生成,
故答案為:負;有氣泡生成(或有氣體放出); 2H++2e-=H2↑;
(2)若電解質為硫酸銅溶液,鋅被氧化生成鋅離子,電極方程式為Zn-2e-=Zn2+,銅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有銅析出,故答案為:還原;Zn-2e-=Zn2+

點評 本題考查原電池知識,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論的綜合理解和運用的考查,為高頻考點,注意把握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電極方程式的書寫,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下列方法能達到實驗要求的是( 。
A.用100mL量筒取5.0mL稀硫酸
B.用托盤天平稱取2.50gNaCl固體
C.讀數(shù)時,視線與溶液的凹液面最低點相切
D.在250mL容量瓶中配制240mL0.1mol/L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下面是常見的電化學裝置圖:

請回答以下問題:
(1)圖1中銅板上鐵鉚釘處容易生銹,被腐蝕的金屬是鐵,原電池的負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是Fe-2e-═Fe2+
(2)圖2中A是用CuCl2溶液和品紅溶液的混合液潤濕的濾紙,用石墨作電極,通電后發(fā)現(xiàn)乙周圍濾紙褪色,a極為負 極,乙為陽極.(提示:氯氣可使品紅溶液褪色)
(3)圖3中c、d是多孔石墨電極,斷開K2,閉合K1一段時間,觀察到兩只玻璃管內都有氣泡將電極包圍,d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2H++2e-=H2↑,OH-向c(填c或d)極移動.然后斷開K1,閉合K2,觀察到電流計A的指針有偏轉.c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O2+H2O+4e-=4OH-,OH-向d(填c或d)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物質的主要成分不是纖維的是( 。
A.純棉布B.尼龍C.汽車輪胎D.晴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鋼鐵因含雜質而容易發(fā)生電化學腐蝕,所以合金都不耐腐蝕
B.原電池反應是導致金屬腐蝕的主要原因,故不能用來減緩金屬的腐蝕
C.鋼鐵電化學腐蝕的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在于水膜的pH不同,引起的負極反應不同
D.無論哪種類型的腐蝕,其實質都是金屬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成為國際能源研究的熱點課題.下列相關措施使用不當?shù)氖牵ā 。?table class="qanwser">A.使燃料充分燃燒B.加大能源開采力度C.加強能源利用的科技投入D.合理使用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解釋實驗事實的離子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
A.氧化鋁與稀鹽酸:Al2O3+6 H+═2 Al3++3H2O
B.稀H2SO4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沉淀:Ba2++SO42-═BaSO4
C.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制備CO2:CaCO3+2H+═Ca2++CO2↑+H2O
D.氯氣與氯化亞鐵溶液:Cl2+Fe2+═2Cl-+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X、Y、Z、W均為短周期元素,它們在周期表中相對位置如圖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內層電子數(shù)的3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的氣態(tài)氫化物比Y的穩(wěn)定
B.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強
C.Z的非金屬性比Y的強
D.Y的氫化物只有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內發(fā)生4NH3+5O2?4NO+6H2O的反應,下列反應速率關系正確的是( 。
A.V${\;}_{N{H}_{3}}$=$\frac{4}{5}$V${\;}_{{O}_{2}}$B.V${\;}_{N{H}_{3}}$=V${\;}_{{O}_{2}}$=V${\;}_{{H}_{2}O}$
C.V${\;}_{{O}_{2}}$=$\frac{4}{5}$VNOD.V${\;}_{{O}_{2}}$=$\frac{6}{5}$V${\;}_{{H}_{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