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熱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1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的溫度,然后把溫度計上的 酸用水沖洗干凈;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溫度計測出其溫度;③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shè)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得混合液最高溫度.回答下列問題:
(1)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是D(填序號).
A.用溫度計小心攪拌
B.揭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
C.輕輕地振蕩燒杯
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
(2)假設(shè)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應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1•℃-1.為了計算中和熱,某學生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
序號
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
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溶液
120.020.123.2
220.220.423.4
320.520.623.6
依據(jù)該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1.8kJ•mol-1(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3)不能(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理由是H2SO4與Ba(OH)2反應時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中和熱.

分析 (1)鹽酸和氫氧化鈉混合時,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
(2)根據(jù)中和熱計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數(shù)據(jù)進行判斷;
(3)氫氧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了硫酸鋇沉淀,生成沉淀的過程中會有熱量變化,影響測定結(jié)果.

解答 解:(1)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不能使用溫度計攪拌;也不能輕輕地振蕩燒杯,否則可能導致液體濺出或熱量散失,影響測定結(jié)果;更不能打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否則會有熱量散失,
故答案為:D;
(2)第1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0.05℃,反應后溫度為:23.2℃,反應前后溫度差為:3.15℃;
第2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0.3℃,反應后溫度為:23.4℃,反應前后溫度差為:3.1℃;
第3次實驗鹽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溫度為20.55℃,反應后溫度為:23.6℃,反應前后溫度差為:3.05℃;
50mL的0.50mol/L鹽酸與50mL的0.55mol/L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和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Q=4.18J/(g•℃)×100g×$\frac{3.15℃+3.1℃+3.05℃}{3}$℃=1.2959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為:1.2959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熱量為1.2959kJ×$\frac{1mol}{0.025mol}$=51.8kJ,即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1.8kJ/mol,
故答案為:-51.8 kJ•mol-1;
(3)硫酸與Ba(OH)2溶液反應除了生成水外,還生成了BaSO4沉淀,該反應中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反應熱,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鹽酸測中和熱.
故答案為:不能;H2SO4與Ba(OH)2反應時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熱會影響反應的中和熱.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中和熱的測定方法、計算、誤差分析,為高頻考點,側(c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實驗和計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掌握測定中和熱的正確方法,明確實驗操作過程中關(guān)鍵在于盡可能減少熱量散失,使測定結(jié)果更加準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膠體的丁達爾效應與微粒直徑大小有關(guān)
B.明礬能水解生成Al(OH)3膠體,可用作水的消毒劑
C.可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D.向飽和氯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小塊鈉,恢復原溫度后溶液中有固體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數(shù)據(jù)不一定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
A.化學反應速率vB.化學平衡常數(shù)K
C.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KD.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K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已知2A2(g)+B2(g)?2C3(g);△H=-Q1 kJ/mol(Q1>0),在一個有催化劑的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A2和1molB2,在500℃時充分反應,達平衡后C3的濃度為w mol•L-1,放出熱量為Q2 kJ.
(1)達到平衡時,A2的轉(zhuǎn)化率為$\frac{{Q}_{2}}{{Q}_{1}}$.
(2)達到平衡后,若向原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氬氣,A2的轉(zhuǎn)化率將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若在原來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500℃時充分反應達平衡后,吸收熱量Q3 kJ,C3濃度=(填>、=、<)w mol•L-1,Q1、Q2、Q3 之間滿足何種關(guān)系:Q3=Q1-Q2
(4)改變某一條件,得到如圖的變化規(guī)律(圖中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zhì)的量),可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ad;
a.反應速率c>b>a
b.達到平衡時A2的轉(zhuǎn)化率大小為:b>a>c
c.T2>T1
d.b點A2和B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
(5)若將上述容器改為恒壓容容器,起始時加入4molA2和2molB2,500℃時充分反應達平衡后,放出熱量Q4kJ,則Q2<Q4 (填“>”、“<”或“=”).
(6)下列措施可以同時提高反應速率和B2的轉(zhuǎn)化率是d(填選項序號).
a.選擇適當?shù)拇呋瘎?nbsp;      b.增大壓強   c.及時分離生成的C3 d.升高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組分金屬的低B.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屬元素
C.合金中肯定含有金屬元素D.合金的熔點一般比各組分金屬的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31.6 g高錳酸鉀完全分解產(chǎn)生O2的體積約為2.24 L
B.在25℃、101KPa時,24.5L氨氣所含質(zhì)子數(shù)約為10NA
C.0.3 mol•L-1硫酸鈉溶液中所含Na+和SO42-總物質(zhì)的量為0.9 mol
D.25℃、101KPa下,2.24 L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硫的混合氣體中所含氧原子數(shù)約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磷的含氧酸有多種形式,如H3PO4、H3PO2(次磷酸)、H3PO3(亞磷酸)等,回答下列問題:
(1)白磷(P4)與CuSO4溶液反應可以制得H3PO4,其化學方程式為: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則1molCuSO4溶液能氧化白磷的物質(zhì)的量是0.05mol.
(2)已知磷酸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為三元中強酸),三聚磷酸可視為三個磷酸分子之間脫去兩個水分子的產(chǎn)物,其結(jié)構(gòu)簡式為;三聚磷酸鈉是常用的水處理劑,其化學式為Na5P3O10
(3)H3PO4對應的鹽有磷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它們的鈉鹽均是可溶性鹽,而鈣鹽只有磷酸二氫鈣可溶,現(xiàn)向Na2HP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由堿性變?yōu)樗嵝,從離子平衡的角度結(jié)合有關(guān)化學用語分析溶液顯酸性的原因是Na2HPO4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HPO42-?H++PO43-,加入CaCl2溶液,Ca2+與PO43-結(jié)合生成Ca3(PO42沉淀,促進Na2HPO4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H+濃度增大,溶液顯酸性.
(4)次磷酸鈉(NaH2PO2)可用于化學鍍鎳,即等物質(zhì)的量的Ni2+與H2PO2-在酸性條件下在塑料鍍件表面發(fā)生鍍鎳反應,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Ni2++H2PO2-+H2O=Ni+H3PO3+2H+
(5)亞磷酸具有強的還原性,可使碘水褪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3PO3+I2+H2O=H3PO4+2HI.電解Na2HPO3溶液也可得到亞磷酸,裝置示意圖如圖,(陽膜只允許陽離子通過,陰膜只允許陰離子通過),則陰極反應式為2H++2e-=H2↑;產(chǎn)品室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PO32-+2H+=H3P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32 g O2占有的體積約為22.4 L
B.氫氣的摩爾質(zhì)量是2g
C.在標準狀況下,22.4 L水的質(zhì)量為18 g
D.1molH2O的質(zhì)量是18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guān)于NaClO+CO2+H2O=NaHCO3+HClO   之所以能發(fā)生解釋正解的是(  )
A.該反應不能發(fā)生,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發(fā)生條件,無沉淀或氣體或水,應該左右倒過來寫
B.該反應是復分解反應,能發(fā)生的原因可能是碳酸酸性比HClO強,符合強酸制弱酸原理
C.該反應不是復分解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自然不能套用復分解反應條件或規(guī)律
D.該反應可能是NaHCO3難溶于水,正好符合復分解反應發(fā)生條件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