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關于Cl2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密度比空氣小B.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C.KOH溶液、活性炭都能吸收氯氣D.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

分析 A、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B、氯氣是黃綠色的氣體;
C、次氯酸的漂白性,所以濕潤的布條褪色;
D、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次氯酸鈉.

解答 解:A、空氣的相對分子量為29,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故A錯誤;
B、氯氣是黃綠色的氣體,故B錯誤;
C、氯氣與氫氧化鉀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次氯酸鉀,所以氯氣可與KOH溶液反應,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C正確;
D、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濕潤的布條褪色,而不是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氯氣的性質,知道氯水中存在的微粒及其性質即可解答,漂白性是次氯酸的漂白性,而不是氯氣,為易錯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將氯氣分別通入下列溶液中,由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氯氣通入下列溶液中實驗現(xiàn)象結論
A滴有KSCN的FeCl2溶液變紅氯氣具有還原性
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氯氣具有漂白性
C紫色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氯氣具有酸性、漂白性
D少量氯氣通入大量水中溶液pH<7
呈淺黃綠色
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酸性物質,
且該反應為可逆反應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我國歷史悠久,文明發(fā)達,早在商代就會冶練銅器,在出土的各代銅器表面都為綠色.經(jīng)科學家檢驗,這些銅器都為堿式碳酸銅[Cu2(OH)2CO3].
堿式碳酸銅也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實驗室以廢銅屑為原料制取堿式碳酸銅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廢銅屑制硝酸銅
如圖所示,用膠頭滴管吸取濃HNO3緩慢加到錐形瓶內的廢銅屑中(廢銅屑過量),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硝酸銅溶液.
步驟二:堿式碳酸銅的制備
向大試管中加人碳酸鈉溶液和硝酸銅溶液,水浴加熱至70℃左右,用0.4mol/L的NaOH溶液調節(jié)pH至8.5,振蕩,靜置,過濾,用熱水洗滌,烘干,得到堿式碳酸銅產品.
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金屬銅在潮濕的空氣中形成銅綠的化學方程式:2Cu+O2+H2O+CO2═Cu2(OH)2CO3;
(2)如圖裝置中,錐形瓶內產生的氣體顏色變化情況:隨著反應的進行,氣體由紅棕色逐漸變淡,其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Cu+4H++2NO3-=Cu2++2NO2↑+2H2O、3Cu+8H++2NO3-=3Cu2++2NO↑+4H2O;
(3)如圖裝置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硝酸與金屬銅反應生成的污染性氣體,其中有一個反應為NO2+NaOH→NaNO2+NaNO3+H2O(未配平),則當消耗11.2LNO2(已換算為標準狀況下)時,轉移電子的個數(shù)為0.25NA
(4)步驟二中,水浴加熱所需儀器有燒杯和溫度計(加熱、持夾儀器、石棉網(wǎng)除外).
(5)步驟二中,若忘記用0.4mol/LNaOH溶液調節(jié)pH至8.5,會發(fā)現(xiàn)大試管中有少量氣泡生成,且產生少量藍色沉淀,請解釋原因:銅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銅.
(6)步驟二中,烘干時,如果操作不慎,會造成堿式碳酸銅的受熱分解,若試驗得到2.42g樣品(只含CuO雜質),取此樣品加熱至分解完全后,得到1.8g固體,此樣品中堿式碳酸銅的質量分數(shù)是9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化學理論在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反應中應用廣泛.
(1)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mA?nB+pC△H,達到平衡狀態(tài).
①若A、B、C都是氣體,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m大于n+p(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其他條件不變,加熱后A的質量減小,則反應△H大于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某些金屬氧化物(如FeXOY)粉末和Al粉在鎂條的引燃下可以發(fā)生鋁熱反應,下列反應速率(v)和溫度(T)的關系示意圖中與鋁熱反應最接近的是c

(3)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FeO(s)+CO(g)?Fe(s)+CO2(g)△H.已知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如下表:
溫度/℃10001100
平衡常數(shù)0.680.50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反應的△H<0(填“>”、“<”或“=”).
②T℃時,將FeO(s)和CO(g)各3.0mol加入10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CO轉化率為W1,c(CO2)=0.15mol•L-1,則溫度T低于(填“高于”、“低于”、“等于”)1000,若此時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再充入2.0mol CO(g),再達平衡時測得CO轉化率為W2,則W1=W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化學反應可以設計成原電池的是(  )
A.2H2+O2═2H2OB.H++OH-═H2O
C..CaCO3═CaO+CO2D.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可逆反應mA(g)+nB(g)?pC(g)+qD(g)△H=a KJ/mol,反應時間與C%(產物C的體積分數(shù))函數(shù)關系如圖13所示.

(1)據(jù)上述信息試比較下列大小關系:P1> P2,T1<T2,△H<0,△S<0(填“>”“<”或“=”),圖丙中使用催化劑的是甲反應線.
(2)該反應在低溫(填“高溫”或“低溫”)下能自發(fā)進行.
(3)當該反應在兩個體積相等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時,如圖:

請分析丙容器和丁容器達到平衡時C%(產物C的體積分數(shù))是否可能相等,能 (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平衡在不同溫度下建立.
(4)假設第(3)問中,圖中物質的量不變,在相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時丁中A、B的濃度分別是丙中A、B的濃度的ω倍,求m:n的值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維生素C的結構簡式為:,有關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堿性溶液中能穩(wěn)定存在
B.容易發(fā)生氧化反應和加成反應
C.可以溶解于水,溶液顯酸性
D.可以看作環(huán)狀酯類化合物,分子式為C6H8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以下是某同學測定硫酸銅晶體(CuSO4•xH2O)中結晶水含量的實驗方案.
實驗用品:硫酸銅晶體、研缽、干燥器、坩堝、三腳架、玻璃棒、鑰匙、托盤天平.
實驗步驟:
①準確稱量一個干凈、干燥的坩堝;
②在坩堝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鈉晶體試樣,稱重,將稱量的試樣放入研缽中研細,再放回到坩堝中;
③將盛有試樣的坩堝加熱,待晶體變成白色粉末時,停止加熱;
④將步驟③中的坩堝放入干燥器,冷卻至室溫后,稱重;
⑤將步驟④中的坩堝再加熱一定時間,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后稱量.重復本操作,直至兩次稱量的質量差不超過0.1g為止;
⑥計算硫酸銅晶體化學式中x的實驗值;
分析該方案并回答下面問題:
(1)硫酸銅不能放置在空氣中冷卻的原因是在空氣中冷卻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會使測得的結晶水的含量偏。
(2)步驟⑤的目的是確保硫酸銅晶體中水充分失去;
(3)若坩堝的質量為m,坩堝與硫酸銅晶體的質量為m1,加熱后稱量坩堝與無水硫酸銅的質量為m2,則晶體CuSO4•xH2O中,x=$\frac{80({m}_{1}-{m}_{2})}{9({m}_{1}-{m}_{\;})}$(寫表達式)
(4)下面的情況有可能造成測試結果偏高的是BDF(填序號).
A.試樣中含有加熱不揮發(fā)的雜質     B.試樣中含有加熱易揮發(fā)的雜質
C.測試前試樣已有部分脫水         D.實驗前坩堝未完全干燥
E.晶體加熱脫水不完全            F.加熱時有晶體濺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H、C、N、O、Al、S是常見的六種元素.
完成下列填空:
(1)碳元素有12C、13C和14C等同位素.在14C原子中,核外存在2對自旋相反的電子.
(2)碳在形成化合物時,其所成化學鍵以共價鍵為主,原因是C有4個價電子且半徑較小,難以通過得或失電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
(3)任選上述元素可組成多種四原子的共價化合物,請寫出其中含非極性鍵的一種化合物的電子式或H:C??C:H.
(4)上述元素可組成鹽NH4Al(SO42.向10mL1mol/L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1mol/L的NaOH溶液,沉淀物質的量隨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示意圖如下.
①NH4Al(SO42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SO42-)>c(NH4+)>c(Al3+)>c(H+)>c(OH-),請解釋陽離子濃度差異的原因由于堿性:氨水>Al(OH)3,故Al3+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c(NH4+)>c(Al3+).
②寫出N點反應的離子方程式NH4++OH-=NH3•H2O.
③若向10mL1mol/L NH4Al(SO42溶液中加入20mL1.2mol/LBa(OH)2溶液,充分反應后,產生沉淀0.02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