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化學——選修2:化學與技術]聚合硫酸鐵(PFS)是水處理中重要的絮凝劑,下圖是以回收廢鐵屑為原料制備PFS的一種工藝流程。
回答下列問題
(1)廢鐵屑主要為表面附有大量鐵銹的鐵,鐵銹的主要成分為_________。粉碎過篩的目的是_______。
(2)酸浸時最合適的酸是_____,寫出鐵銹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釜中加入氧化劑的作用是_________,下列氧化劑中最合適的是____________(填標號)。
a.KMnO4b.c.
d.
(4)聚合釜中溶液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pH偏小時Fe3+水解程度弱,pH偏大時則_______。
(5)相對于常壓蒸發(fā),減壓蒸發(fā)的優(yōu)點是______。
(6)鹽基度B是衡量絮凝劑絮凝效果的重要指標,定義式為(n為物質的量)。為測量樣品的B值,取樣品mg,準確加入過量鹽酸,充分反應,再加入煮沸后冷卻的蒸餾水,以酚酞為指示劑,用c
的標準NaOH溶液進行中和滴定(部分操作略去,已排除鐵離子干擾)。到終點時消耗NaOH溶液V mL。按照上述步驟做空白對照試驗,消耗NaOH溶液
,已知該樣品中Fe的質量分數w,則B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
【答案】(1)Fe2O3·xH2O 選取細小顆粒,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提高“酸浸”反應速率(2)硫酸 Fe2O3·xH2O+6H+=2Fe3++(x+3)H2O
(3)使Fe從+2價變成+3價 c (4)pH過大,容易生成Fe(OH)3沉淀,產率降低
(5)降低蒸發(fā)溫度,防止產物分解(6)
【解析】
試題分析:(1)鐵銹的主要成分為Fe2O3·xH2O。粉碎過篩的目的是控制鐵屑的顆粒。
(2)由于不能引入雜質,則酸浸時最合適的酸是硫酸,鐵銹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2O3·xH2O+6H+=2Fe3++(x+3)H2O。
(3)由于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則反應釜中加入氧化劑的作用是氧化Fe2+,由于不能引入雜質,則氧化劑中最合適的是綠色氧化劑雙氧水。
(4)聚合釜中溶液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pH偏小時水解程度弱,pH偏大時則Fe3+轉化為氫氧化鐵沉淀而損失,造成產率降低。
(5)相對于常壓蒸發(fā),減壓蒸發(fā)的優(yōu)點是可防止溫度過高,聚合硫酸鐵分解。
(6)做空白對照試驗,消耗NaOH溶液,這說明與樣品反應的鹽酸的物質的量是(V0-V)c×10-3mol,所以樣品中氫氧根的物質的量是(V0-V)c×10-3mol。已知該樣品中Fe的質量分數w,則鐵的物質的量是
,因此B的表達式為
=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填空:
(1)由乙烯制取聚乙烯的化學方程: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物質的結構簡式;
①2,3-二甲基戊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3-甲基-2-戊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間二甲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中含有5個碳原子的鏈狀單炔烴的分子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一組實驗驗證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學在a、b、c三只燒杯里分別加入50 mL水,再分別滴加幾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鋰、鈉、鉀塊,觀察現象。
甲同學設計實驗的目的是 , 燒杯 (填字母)中的反應最劇烈。
(Ⅱ)乙同學設計實驗驗證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的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強。他設計了下圖裝置以驗證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
乙同學設計的實驗可直接證明三種酸的酸性強弱,已知A是強酸,常溫下可與銅反應;B是塊狀固體;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1)寫出所選用物質的化學式:A: ;B: ; C: 。
(2)寫出燒杯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該裝置存在著某個缺陷,改進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所列的字母分別代表一種元素。
試回答下列問題:(填寫時用對應元素符號或物質的化學式)
(1)f、g、l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
(2)原子Zn位于周期表中的 區(qū),元素o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元素o的二價陽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是 。
(3)根據下表所示原子逐級電離能的數據分析并回答
原子2對應周期表的元素是 ,原子1的第一電離能高于原子2的原因是 。
(4)周期表中所示各原子對應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最強的是 (填水化物的化學式,下同),酸性最強的是 。寫出堿性最強的水化物與Al(OH)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設計了如下系列實驗。
Ⅰ.(1)將鈉、鉀、鎂、鋁各1 mol分別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鹽酸中,試預測實驗結果:_______與鹽酸反應最劇烈,______與鹽酸反應最慢。
(2)將NaOH溶液與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從而驗證NaOH的堿性大于NH3·H2O,繼而可以驗證Na的金屬性大于N,你認為此設計是否合理_______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圖裝置可以驗證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
(3)儀器A的名稱為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 實驗驗證氯的非金屬性大于硫:A中放濃鹽酸、B中放KMnO4、C中盛放__________,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觀點考慮,此裝置缺少尾氣處理裝置,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氣.
(5)若要證明非金屬性:C>Si,則A中加鹽酸、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觀察到C中溶液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但有的同學認為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可進入C中干擾實驗,應在兩裝置間添加裝有________溶液的洗氣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煤燃燒排放的煙氣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氣,采用NaClO2溶液作為吸收劑可同時對煙氣進行脫硫、脫硝。回答下列問題:
(1) NaClO2的化學名稱為_______。
(2)在鼓泡反應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煙氣,反應溫度為323 K,NaClO2溶液濃度為5×103mol·L1。反應一段時間后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分析結果如下表。
離子 | SO42 | SO32 | NO3 | NO2 | Cl |
c/(mol·L1) | 8.35×104 | 6.87×106 | 1.5×104 | 1.2×105 | 3.4×103 |
①寫出NaClO2溶液脫硝過程中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增加壓強,NO的轉化率______(填“提高”、“不變”或“降低”)。
②隨著吸收反應的進行,吸收劑溶液的pH逐漸______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③由實驗結果可知,脫硫反應速率______脫硝反應速率(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煙氣中的初始濃度不同,還可能是___________。
(3)在不同溫度下,NaClO2溶液脫硫、脫硝的反應中,SO2和NO的平衡分壓pe如圖所示。
①由圖分析可知,反應溫度升高,脫硫、脫硝反應的平衡常數均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②反應ClO2+2SO32===2SO42+Cl的平衡常數K表達式為___________。
(4)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較好的煙氣脫硫效果。
①從化學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優(yōu)點是_______。
②已知下列反應:
SO2(g)+2OH (aq) ===SO32 (aq)+H2O(l) ΔH1
ClO (aq)+SO32 (aq) ===SO42 (aq)+Cl (aq) ΔH2
CaSO4(s) ===Ca2+(aq)+SO42(aq)ΔH3
則反應SO2(g)+ Ca2+(aq)+ ClO (aq) +2OH (aq) === CaSO4(s) +H2O(l) +Cl (aq)的ΔH=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反應:
①氫氧化鈉與硫酸,②一氧化碳與氧氣,③八水合氫氧化鋇與氯化銨,④金屬銅與硝酸銀。
(1)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放熱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號填空)
(2)屬于吸熱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號填空)
(3)能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號填空)
(4)能設計成燃料電池的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號填空)
(5) 寫出③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④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人類對溫室效應和資源短缺等問題的重視,如何降低大氣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開發(fā)利用CO2,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目前工業(yè)上有一種方法是用CO2來生產燃料甲醇。為探究反應原理,現進行如下實驗,在體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lmol CO2和3mol H2,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CO2(g)+3H2(g) CH3OH(g)+H2O(g) △H = —49.0kJ/mo1.測得CO2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1)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氫氣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mol/(L·min)
(2)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 。
(3)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 。
A.升高溫度 B.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
C.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 D.再充入lmol CO2和3mol H2
(4)已知在常溫常壓下:
①2CH3OH(1)+3O2(g)=2CO2(g)+4H2O(g) △H= —1275.6kJ/mol
②H2O(g)=H2O(1) △H= —44.0kJ/mol
則甲醇的燃燒熱化學方程式為: ;
(5)如果燃燒甲醇會造成大量化學能損失,如果以甲醇和空氣為原料,以氫氧化鈉為電解質溶液設計成原電池將有很多優(yōu)點,請書寫出該電池的負極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
(6)常溫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離子有:Na+、A—、H+、OH—。若該溶液M由 pH=3的HA溶液mL與pH=11的NaOH溶液
mL混合反應而得,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__。
A.若溶液M呈中性,則溶液M中c(H+)+c(OH—)=2×10—7mol·L-1
B.若V1=V2,則溶液M的pH一定等于7
C.若溶液M呈酸性,則V1一定大于V2
D.若溶液M呈堿性,則V1一定小于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M)–空氣電池(如圖)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優(yōu)點,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和移動設備的電源。該類電池放電的總反應方程式為:4M+nO2+2nH2O=4M(OH) n。已知:電池的“理論比能量”指單位質量的電極材料理論上能釋放出的最大電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采用多孔電極的目的是提高電極與電解質溶液的接觸面積,并有利于氧氣擴散至電極表面
B. 比較Mg、Al、Zn三種金屬–空氣電池,Al–空氣電池的理論比能量最高
C. M–空氣電池放電過程的正極反應式:4Mn++nO2+2nH2O+4ne–=4M(OH)n
D. 在Mg–空氣電池中,為防止負極區(qū)沉積Mg(OH)2,宜采用中性電解質及陽離子交換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