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元素的化合態(tài)轉化成游離態(tài)的過程可能是還原的過程
B.高爐煉鐵的原料有鐵礦石、焦炭和空氣。工業(yè)上就是用焦炭還原鐵礦石以制得生鐵
C.電解熔融氧化鋁時,每還原出2.7kg鋁,必有300mol電子轉移
D.工業(yè)上常用電解熔融NaCl的方法制取金屬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三門峽市高二6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蛋白質、棉花、PVC、淀粉、滌綸都是由高分子組成的物質
B.乙醇和二甲醚互為同分異構體,利用紅外光譜法或核磁共振氫譜法均可鑒別兩者
C.霧霾天氣的造成與PM2.5指數(shù)有著重要的關系,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pm(皮米)的顆粒物
D.將廢動植物油脂經(jīng)反應改性制成“生物柴油”,代替柴油作為內燃機燃料的做法符合“綠色化學”的理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機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處于同一平面的是( )
A.
B.CH 2=CH-CH=CH2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二6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在下圖所示的轉化關系中,A~J分別表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一種物質,其中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沒有列出。已知反應③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生產(chǎn)原理,A、B、C、D、E、F六種物質中含有同一種元素。請回答下列問題:
(1)I、G、J三種物質中所含同一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寫出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 。
(3)寫出反應⑥的化學方程式 。
(4)寫出反應③的電極反應式:陽極: ;陰極: 。
(5)從能量變化的角度看,①②③④反應中焓變ΔH<0的反應是 。(填序號)
(6)A、B、C、D、E、F六種物質中所含同一種元素的電子排布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二6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FeCl3溶液腐蝕印刷電路板上的銅,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鐵粉。對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A.若無固體剩余,則溶液中一定有Fe3+
B.若有固體存在,則溶液中一定有Fe2+
C.若溶液中有Cu2+,則一定沒有固體析出
D.若溶液中有Fe2+,則一定有Cu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二6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乙兩燒杯中各盛有100mL 3mol·L-1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向兩燒杯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鋁粉,反應結束后測得生成的氣體體積比為甲:乙=1:2,則加入鋁粉的質量為
A.5.4g B.3.6g C.2.7g D.1.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高二6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純堿和小蘇打的敘述正確的是
A.等質量的Na2CO3、NaHCO3分別與足量稀鹽酸反應,NaHCO3產(chǎn)生的CO2多
B.等質量的Na2CO3、NaHCO3分別與足量的同種鹽酸反應,NaHCO3消耗的鹽酸多
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無沉淀,而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
D.Na2CO3和NaHCO3都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有以下各組微;蛭镔|:A 正丁烷和異丁烷;B 金剛石、石墨和C60;C冰和干冰;D 35Cl和37Cl;E NO和NO2;F 甲烷和乙烷;其中,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有 (填編號,以下同);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有 .互為同位素的有 互為同系物的有
(2)現(xiàn)有①干冰 ②金剛石 ③NH4Cl ④Na2S四種物質,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號):
既存在離子鍵又存在共價鍵的是 ;只存在共價鍵的化合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表示式錯誤的是( )
A. Na+的電子排布圖:
B. Na+的結構示意圖:
C. Na的電子排布式: 1s22s22p63s1
D. Na的簡化電子排布式:[Ne]3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