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銅和濃硝酸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氮,和稀硝酸反應(yīng)生成NO,根據(jù)轉(zhuǎn)移電子守恒計算二氧化氮和NO的物質(zhì)的量,然后計算體積;
(2)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n(Cu)=2n(O2),計算求解;
(3)向反應(yīng)后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轉(zhuǎn)化成沉淀,此時溶液中溶質(zhì)為NaNO3,由鈉離子守恒n(NaNO3)=n(NaOH),根據(jù)氮原子守恒可知n(HNO3)=n(NaNO3)+n(NO2+NO),依據(jù)C=$\frac{n}{V}$計算解答.
解答 解:銅與濃硝酸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銅與稀硝酸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3Cu+8HNO3(稀)=3Cu(NO3)2+NO↑+4H2O
設(shè)生成的NO的物質(zhì)的量為xmol,NO2的物質(zhì)的量為ymol,反應(yīng)中銅失去的電子總數(shù)等于硝酸得到的電子總數(shù)則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1 4 2
0.5y 2y y
3Cu+8HNO3(。=3Cu(NO3)2+NO↑+4H2O
3 8 1
3x 8x x
x+y=$\frac{6.72L}{22.4L/mol}$
3×x+y×1=$\frac{2.24L}{22.4L/mol}$×4
解得x=0.05mol y=0.25mol
(1)NO的體積是0.05mol×22.4mol/L=1.12L; NO2的體積為:0.25mol×22.4mol/L=5.6L;故答案為:1.12;5.6;
(2)n(Cu)=2n(O2)=0.2mol,所以m(Cu)=0.2mol×64g/mol=12.8g,故答案為:12.8; (2分)
(3)依據(jù)氮原子個數(shù)守恒得,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n(NaNO3)+n(NO2+NO)=0.1×11mol,所以n(NaNO3)=1.1-0.3=0.8mol,所以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是0.8mol,所以體積為:V=$\frac{n}{C}$=$\frac{0.8mol}{4mol/L}$=0.2,故答案為:0.2.
點評 本題考查硝酸的性質(zhì),難度中等,側(cè)重于學(xué)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的考查,易錯點為題(2)和(2),注意理解反應(yīng)的實質(zhì),結(jié)合方程式利用原子守恒進行的計算.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bc | B. | bcd | C. | abd | D. | ac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Na2O | |
B. | 熱穩(wěn)定性,Na2CO3比NaHCO3強,而水溶性,NaHCO3 比Na2CO3易溶于水 | |
C. | 用鉑絲蘸取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yīng),火焰呈黃色,說明該溶液一定存在Na+,不存在K+ | |
D. | 將Na投入NH4Cl溶液中可生成兩種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半徑的大小順序:Y>Z>W(wǎng)>X | |
B. | 元素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水化物的酸性比Z弱 | |
C. | 化合物YX、ZX2、WX3中化學(xué)鍵類型相同 | |
D. | 元素W的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比X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CO2:2H++CO32-═CO2↑+H2O | |
B. | 鐵和稀硫酸反應(yīng):2Fe+6H+═2Fe3++3H2↑ | |
C. | 氯氣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 |
D. | FeCl2溶液中通入Cl2:2Fe2++Cl2═2Fe3++2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