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色溶液中,下列離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1. A.
    Na+、Fe3+ 、NO3-、Cl-
  2. B.
    Ag+、NH4+、Cl-、Br-
  3. C.
    K +、SO42-、Cl-、Mg2+
  4. D.
    NH4+、Na+ 、OH-、CO32-
C
試題分析:A項:Fe3+有顏色,故錯;B項:Ag+和Cl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故錯;D項:NH4+和OH反應,不能共存,故錯。故選C。
考點:離子共存
點評:本題考查離子的共存問題,熟悉離子的性質(zhì)及發(fā)生的反應是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難度不大。(1)離子間相互結(jié)合形成沉淀、氣體、弱電解質(zhì)、絡離子時不能大量共存;離子間發(fā)生雙水解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時不能大量共存。(2)注意題目的限制條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精英家教網(wǎng)(1)在硫酸生產(chǎn)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是反應的關(guān)鍵,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SO2(g)+O2(g)?2SO2(g),反應混合體系SO3的百分含量和溫度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曲線上任何一點都表示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反應2SO2(g)+O2(g)?2SO2(g)的△H
 
0(填“>”或“<”).若在恒溫恒容條件下,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再給該平衡體系中通入SO3氣體,容器內(nèi)的壓強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平衡
 
移動(填“向正反應方何”、“逆反應方向’或“不”)若在恒溫恒壓條件下,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再給該平衡體系中通入大量氮氣后,體系重新達到平衡,此平衡與原平衡相比較,SO2的物質(zhì)的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O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若溫度為T1、T2,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分別為K1K2  則K1
 
K2(填“>”、“<”或“=”),反應進行到D點狀態(tài)時,V
 
V(填“>”、“<”或“=”)
③在一個固定容積為5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在500℃開始反應,半分鐘達到平衡,測得容器內(nèi)含SO3 0.18mol,則v(O2)=
 
mol?L-1?min-1,若繼續(xù)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平衡發(fā)生了移動,再次達到平衡后,
 
mol<n(SO3)<
 
mol.
(2)已知三種無色溶液:a.NaHCO3溶液,b.AlCl3溶液,c.NaAlO2溶液,它們兩兩反應均能生成Al(OH)3沉淀.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兩種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中c(OH-)=
Kw
(Kw是水的離子積),則這兩種溶液可為
 
(填字母).
②能體現(xiàn)出NaHCO3在反應中,HCO-3的水解程度小于電離程度的離于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非常講解·教材全解全析 高中化學 必修1 (山東版) 山東版 題型:022

在下列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中,A是一種固體單質(zhì),E是一種白色沉淀,C是一種可溶于水的無色鹽.

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zhì)的化學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A與X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B與X溶液反應的離于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南省許昌市五校高一第四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填空題

A、B、C、D、E、F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六種常見元素。E的單質(zhì)在C2中燃燒
的產(chǎn)物可使品紅溶液褪色。F和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F3C4具有磁性。A的單質(zhì)在C2中燃燒
可生成AC和AC2兩種氣體。D的單質(zhì)是一種金屬,該金屬在AC2中劇烈燃燒生成黑、白兩
種固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B的單質(zhì)分子的電子式為            ;F3C4的化學式為             ;
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⑵寫出D在AC2劇烈燃燒生成黑白兩種固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⑶A、B、C形成的10電子氫化物中,A、B的氫化物沸點較低的是(寫化學式)____________;
B、C的氫化物分子結(jié)合H能力較強的是(寫化學式)______________,用一個離子  
方程式加以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EC2氣體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無色氣體BC,有關(guān)反應的離
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BC2和EC2
原性較強的是(寫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陜西省西安市高三第一次質(zhì)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1)在硫酸生產(chǎn)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是反應的關(guān)鍵,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反應混合體系SO3的百分含量和溫度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曲線上任何一點都表示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反應    0(填“>”或“<”)。若在恒溫恒容條件下,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再給該平衡體系中通入SO3氣體,容器內(nèi)的壓強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平衡    移動(填“向正反應方何”、“逆反應方向’或“不”)若在恒溫恒壓條件下,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再給該平衡體系中通人大量氮氣后,體系重新達到平衡,此平衡與原平衡相比較,SO2的物質(zhì)的量  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O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若溫度為T1、 T2,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分別為K1、K2  則K1     K2(填“>”、“<”或“=”),反應進行到D點狀態(tài)時,V       V(填“>”、“<”或“=”)

③在一個固定容積為5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 mol O2,在500℃開始反應,半分鐘達到平衡,測得容器內(nèi)含SO3 0.18 mol,則v(O2)=     mol·L-1·min-1,若繼續(xù)通入0.20 mol SO2和0.10 mol O2,平衡發(fā)生了移動,再次達到平衡后,             mol<n(SO3)<     mol.

(2)已知三種無色溶液:a.NaHCO3溶液,b.AlCl3溶液,c.NaAlO2溶液,它們兩兩反應均能生成Al(OH)3沉淀。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兩種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中c(OH)=是水的離子積),則這兩種溶液可為      (填字母)。

②能體現(xiàn)出NaHCO3在反應中,HCO3的水解程度小于電離程度的離于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屆山西省太原市高三模擬(二)(理綜)化學部分 題型:填空題

已知A~N分別代表一種物質(zhì),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的反應條件和生成物已略去)。A、B、C分別是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A是金屬,D是無色液體。F是一種離子化含物,其陰陽離子的個數(shù)比為1:3,且能與水反應得到兩種堿。反應①是實驗室檢驗某離予的方法,反應②是工業(yè)、生產(chǎn)N的重要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F(xiàn)的電子式是             。
(2)寫出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
(3)Cu與足量的N的濃溶液反應得到的產(chǎn)物主要是M不是L,其原因是          
(請用上圖所示關(guān)系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回答)。
(4)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是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將M轉(zhuǎn)變?yōu)闊o毒的物質(zhì),這是目前國外進行尾氣治理遍采用的一種方法。亞鉻酸銅(Adkin償化劑)是極好的M催化還原的催化劑,是銅和鉻的復合氧化物,成分不固定,如:aCuO·bCr2O3等,統(tǒng)稱為亞鉻酸銅。
CuNH4(OH)CrO4在295℃分解生成復合的氧化物(催化劑)、氮氣及水,寫出該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                                             。
(5)已知一定溫度(>100℃)下,反應②的平衡常數(shù)為1。將0.8 mol K和1.1mol B放入容積為1L的封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②,一段時間后L的濃度為0.4 mol/L,此時反應v     v(填“>”、“<”或“=”)。 當反應到達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再加入一定物質(zhì)的量的B,重新達到平衡,則L的平衡濃度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B的轉(zhuǎn)化率
         _。(填“升高”、“不變”或“降低”),L的體積分數(shù)           (填“增大”、“不變”、“減小”或“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