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現(xiàn)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zhuǎn)化,對開發(fā)新能源和降低碳排放意義重大。
(1)已知:CH4(g)+H2O(g)CO(g)+3H2(g) △H=x
已知:標準狀態(tài)下,由最穩(wěn)定的單質(zhì)生成1mol化合物的焓變,稱為該化合物的標準摩爾生成焓,幾種物質(zhì)的標準摩爾生成焓如下。則x=__kJ·mol-1。(標準摩爾生成焓:CH4(g)-75kJ/mol;H2O(g)-240kJ/mol;CO(g)-110kJ/mol;H2(g)-0kJ/mol)
(2)為了探究溫度、壓強對反應(1)的影響,在恒溫恒容下,向下列三個容器中均充入4molCH4和4molH2O。
容器 | 溫度/℃ | 體積/L | CH4平衡濃度/mol·L-1 | 平衡時間/min |
甲 | 400 | 1 | 1.5 | 5.0 |
乙 | 500 | 1 | x | t1 |
丙 | 400 | 2 | y | t2 |
①平衡前,容器甲中反應的平均速率(H2)=__mol/(L·min);在一定條件下,能判斷容器丙中的反應一定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__(填序號);
A.3v(CH4)正=v(H2)逆 B.CH4和H2O的轉(zhuǎn)化率相等
C.容器內(nèi)壓強保持不變 D.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②平衡后,乙容器中CH4的轉(zhuǎn)換率較丙低,其原因是__,其中t1__t2(填“>”、 “<”或“=”)。
(3)pC是指極稀溶液中溶質(zhì)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負對數(shù)。已知常溫下,H2CO3溶液中加入強酸或強堿后達到平衡時溶液中三種成分的pC-pH圖,據(jù)圖
常溫下,碳酸的一級電離常數(shù)Ka1的數(shù)量級為__;其中碳酸的Ka1>>Ka2,其原因是__。
(4)我國科學家根據(jù)反應CO2C+O2↑,結(jié)合電解池原理設計出了二氧化碳捕獲與轉(zhuǎn)化裝置。該裝置首先利用電解池中熔融電解質(zhì)ZrO捕獲CO2,發(fā)生的相關(guān)反應為:①CO2+O2-=CO32-,②2CO2+O2-=C2O52-,然后CO32-在陰極轉(zhuǎn)化為碳單質(zhì)和__;C2O52-在陽極發(fā)生電極反應,其方程式為__。
【答案】+205 1.5 AC 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容器乙因溫度比丙高,平衡正向移動,因壓強比丙大平衡逆向移動,但壓強影響為主,乙的轉(zhuǎn)化率比丙低 < 1×10-6 碳酸不帶電,而碳酸氫根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O2- 2C2O52-+4e- = O2↑+4 CO2↑
【解析】
⑴C(s) + 2H2 (g) = CH4 (g) △H=-75kJ/mol;
O2(g) + H2 (g) = H2O(g) △H=-240kJ/mol;
C(s) + O2(g) = CO(g) △H=-110kJ/mol;
根據(jù)第3個方程減去第2 個和第1個方程得到CH4(g)+H2O(g)CO(g)+3H2(g) △H= + 205 kJ·mol-1。
⑵①平衡前,容器甲中反應的平均速率甲烷開始的濃度為4 mol·L-1,平衡時的濃度為1.5 mol·L-1,改變的濃度為2.5 mol·L-1,則氫氣的改變濃度為2.5mol·L-1×3=7.5 mol·L-1,則氫氣的速率為;A選項,3v(CH4)正=v(H2)逆,一正一逆符合條件,速率比等于計量系數(shù)比,因此A符合;B選項,CH4和H2O的轉(zhuǎn)化率相等,不能做為平衡的標志;C選項,該反應是體積增大的反應,當容器內(nèi)壓強保持不變,則達到平衡;D選項,密度等于質(zhì)量除以體積,氣體質(zhì)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密度始終不變,因此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不能作為判斷平衡,因此AC正確。
②平衡后,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容器乙因溫度比丙高,平衡正向移動,因壓強比丙大平衡逆向移動,但壓強影響為主,乙的轉(zhuǎn)化率比丙低,由于乙容器溫度高于丙,因此達到平衡所需時間短,即t1<t2。
⑶常溫下,pH等于6時,碳酸濃度和碳酸氫根濃度相等,此時碳酸的一級電離常數(shù)Ka1的數(shù)量級為該點pH對應的氫離子濃度即1×10-6;其中碳酸的Ka1>>Ka2,其原因是碳酸不帶電,易失去氫離子,而碳酸氫根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比較難失去氫離子。
⑷CO32-在陰極得到電子,C化合價降低得到碳單質(zhì)和O2-;C2O52-在陽極O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和二氧化碳,其方程式為2C2O52-+4e- = O2↑+4 CO2↑。
⑴C(s) + 2H2 (g) = CH4 (g) △H=-75kJ/mol;
O2(g) + H2 (g) = H2O(g) △H=-240kJ/mol;
C(s) + O2(g) = CO(g) △H=-110kJ/mol;
根據(jù)第3個方程減去第2 個和第1個方程得到CH4(g)+H2O(g)CO(g)+3H2(g) △H= + 205 kJ·mol-1,故答案為:+205。
⑵①平衡前,容器甲中反應的平均速率甲烷開始的濃度為4 mol·L-1,平衡時的濃度為1.5 mol·L-1,改變的濃度為2.5 mol·L-1,則氫氣的改變濃度為2.5mol·L-1×3=7.5 mol·L-1,則氫氣的速率為;A選項,3v(CH4)正=v(H2)逆,一正一逆符合條件,速率比等于計量系數(shù)比,因此A符合;B選項,CH4和H2O的轉(zhuǎn)化率相等,不能做為平衡的標志;C選項,該反應是體積增大的反應,當容器內(nèi)壓強保持不變,則達到平衡;D選項,密度等于質(zhì)量除以體積,氣體質(zhì)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密度始終不變,因此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不能作為判斷平衡,故答案為:1.5;AC。
②平衡后,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容器乙因溫度比丙高,平衡正向移動,因壓強比丙大平衡逆向移動,但壓強影響為主,乙的轉(zhuǎn)化率比丙低,由于乙容器溫度高于丙,因此達到平衡所需時間短,即t1<t2,故答案為: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容器乙因溫度比丙高,平衡正向移動,因壓強比丙大平衡逆向移動,但壓強影響為主,乙的轉(zhuǎn)化率比丙低;<。
⑶常溫下,pH等于6時,碳酸濃度和碳酸氫根濃度相等,此時碳酸的一級電離常數(shù)Ka1的數(shù)量級為該點pH對應的氫離子濃度即1×10-6;其中碳酸的Ka1>>Ka2,其原因是碳酸不帶電,易失去氫離子,而碳酸氫根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比較難失去氫離子,故答案為:1×10-6;碳酸不帶電,而碳酸氫根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⑷CO32-在陰極得到電子,C化合價降低得到碳單質(zhì)和O2-;C2O52-在陽極O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和二氧化碳,其方程式為2C2O52-+4e- = O2↑+4 CO2↑,故答案為:O2-;2C2O52-+4e- = O2↑+4 CO2↑。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強,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則可將轉(zhuǎn)變?yōu)?/span>的方法是( )
①與足量的NaOH溶液共熱,再通入CO2、谂c稀硫酸共熱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③加熱溶液,通入足量的SO2、芘c稀H2SO4共熱后,加入足量的NaHCO3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綿鎳鋁催化劑” 是一種多孔的鎳鋁合金,常用作有機催化劑,F(xiàn)以某粗鎳(含Ni、Fe、Cu及難與酸、堿溶液反應的不溶性雜質(zhì))為原料制取該催化劑,主要流程如下:
己知:25℃時,以0.1mol/L金屬離子測定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物質(zhì) | CuS | Cu(OH)2 | Ni(OH)2 | NiS | Fe(OH)3 | |
Ksp | 6×10-36 | 3×10-19 | ||||
pH | 開始沉淀 | 4.7 | 7.2 | 1.9 | ||
沉淀完全 | 6.7 | 9.2 | 3.2 |
根據(jù)信息回答:
(1)步驟①常用熱濃硫酸進行酸浸,寫出酸浸時金屬鎳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2)酸浸過程應控制酸的濃度、溫度等條件,如圖是鎳的浸出率與溫度的關(guān)系,溫度高于100℃時,Ni2+浸出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濾液l中含有0.8mol/LNi2+、0.1mol/LFe3+、0.1mol/LCu2+,步驟②的連續(xù)操作過程需要先分離出鐵元素、銅元素,再制得鎳硫化合物。為達到此目的,應先加NaOH將溶液調(diào)節(jié)至_______(填pH的取值范圍);再加_______(選填最佳試劑的序號)。當溶液中Ni2+開始形成NiS時,c(Cu2+)_______。(忽略溶液體積變化)
A.硝酸 B.氨水 C. A12S3 D.H2S
(4)步驟③生成的Ni(CO)4中碳的化合價與KCN中碳的化合價相同,則Ni(CO)4中Ni的化合價為______;工業(yè)上也常用NaClO氧化NiSO4,將制得的NiOOH熱分解后進行還原得到Ni。ClO-在堿性條件下氧化Ni2+生成NiOOH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5)步驟⑥的目的是降低鋁含量、獲得多孔狀的“海綿鎳鋁催化劑”,從而增強對氫氣的吸附性,步驟⑥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列給定條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無色溶液:Ca2+、H+、Cl-、HSO3-
B.能使pH試紙呈紅色的溶液:Na+、NO3-、I-、AlO2-
C.FeCl3溶液:K+、Na+、Fe2+、S2-
D.=0.1 molL-1的溶液:Na+、K+、SiO3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溫下,超氧化鉀晶體(KO2)呈立方體結(jié)構(gòu)。如圖為超氧化鉀晶體的一個晶胞。則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 KO2中只存在離子鍵
B. 晶體中與每個K+距離最近的O2-有6個
C. 晶體中,所有原子之間都以離子鍵相結(jié)合
D. 超氧化鉀的化學式為KO2,每個晶胞含有1個K+和1個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具有光輝燦爛的古代科技,早在商代就已經(jīng)鑄造出司母戊大方鼎;卮鹣铝袉栴}:
(1)Cu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Cu2+的價電子排布式為__。
(2)已知基態(tài)銅的部分電離能如表所示:
電離能/kJ·mol-1 | I1 | I2 | I3 |
Cu | 746 | 1958 | 2058 |
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I2(Cu)遠遠大于I1(Cu),其原因是__。
(3)Cu2+能與吡咯()的陰離子()形成雙吡咯銅。
①中C和N原子的雜化均為__,1mol含有__molσ鍵;
②雙吡咯銅Cu()2的配位原子為__;噻吩的沸點為84℃,吡咯()的沸點在129~131℃之間,吡咯沸點較高,其原因是__。
(4)某M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s23p5,銅與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圖所示(白球代表M原子)。每個銅原子周圍距離最近的銅原子數(shù)目__;該晶體的化學式為__。已知該晶體的密度為ρg·cm-3,晶體的摩爾質(zhì)量為Mg/mol,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NA,則該晶體中銅原子和M原子之間的最短距離為__pm(只寫計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室溫下,pH 均為2的兩種一元酸HA和HB各1mL,分別加水稀釋,pH 隨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弱
B. a點溶液的導電性比c點溶液的導電性弱
C. 若兩溶液加水稀釋,則所有離子的濃度都減小
D. 對a、b兩點溶液同時升高溫度,則c(A-)/c(B-)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標準狀況下,2.24LCH3OH分子中共價鍵的數(shù)目為0.5NA
B. 1molNa2O2與足量CO2充分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2 NA
C. 25℃1L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電離出H+的數(shù)目為0.01NA
D. 0.1molH2和0.1molI2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HI分子總數(shù)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對化學反應描述的觀點中正確的有幾項:①放熱反應在常溫下均能自發(fā)進行;②電解過程中,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而“儲存”起來;③原電池工作時所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有氧化還原反應;④加熱時,化學反應只向吸熱反應方向進行;⑤鹽類均能發(fā)生水解反應;⑥相同溫度下,同一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大小與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有關(guān)( )
A.1項B.2項C.3項D.4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