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氮氣、氫氣在合成塔中合成氨氣,氨氣在氧化爐中氧化為NO,NO、氧氣、水吸收塔中合成硝酸,硝酸與氨氣合成硝酸銨.
(1)B中發(fā)生氨氣的催化氧化生成NO,設備為氧化爐;
(2)在上述工業(yè)生產(chǎn)中,N2與H2合成NH3的傕化劑是鐵砂網(wǎng);
氮氣、氫氣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為:圖①氮氣分子和氫氣分子向催化劑表面靠近,圖②氮氣和氫氣吸附在催化劑的表面,圖③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分解成氫原子和氮原子,在催化劑表面N2、H2中的化學鍵斷裂;圖④在催化劑形成NH3;圖⑤脫離催化劑表面;
(3)①氨碳比一定時,選擇二氧化碳轉化率最大時的碳水比;
②氨碳比a大于4.0時,增大氨氣的物質的量,二氧化碳的轉化率增加不大,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氨碳比a小于4.0時,二氧化碳的轉化率較。
(4)合成氨為放熱反應,溫度太高不利于氨氣生成,并進行原料氣的預熱,充分利用余熱,節(jié)約能源;
在合成硝酸的吸收塔中通入空氣,使NO循環(huán)利用,全部轉化為硝酸;
(5)根據(jù)反應化學方程式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和經(jīng)濟效益分析,綠色化學為無污染,原子利用率高的生產(chǎn);
(6)假設硝酸銨的物質的量為1mol,則與硝酸反應的氨氣為1mol,根據(jù)原子守恒計算制備硝酸的氨氣,每一步損失率、利用率都以氨氣計算.
解答 解:(1)氨氣在氧化爐中被催化氧化,B設備的名稱是氧化爐;氨氣被氧化為NO和水,其反應的方程式為:4NH3+5O2 $\frac{\underline{\;Rt-Rh\;}}{△}$4NO+6H2O;
故答案為:氧化爐;4NH3+5O2 $\frac{\underline{\;Rt-Rh\;}}{△}$4NO+6H2O;
(2)N2與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劑是鐵砂網(wǎng);氮氣、氫氣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為:圖①氮氣分子和氫氣分子向催化劑表面靠近,圖②氮氣和氫氣吸附在催化劑的表面,圖③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分解成氫原子和氮原子,在催化劑表面N2、H2中的化學鍵斷裂;圖④在催化劑形成NH3;圖⑤脫離催化劑表面;
故答案為:鐵砂網(wǎng);N2、H2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在催化劑表面N2、H2中的化學鍵斷裂;
(3)①氨碳比a($\frac{n(N{H}_{3})}{n(C{O}_{2})}$)相同時,水碳比($\frac{n({H}_{2}O)}{n(C{O}_{2})}$)為0.6~0.7時,二氧化碳轉化率最大,
故答案為:c;
②氨碳比a($\frac{n(N{H}_{3})}{n(C{O}_{2})}$)大于4.0時,增大氨氣的物質的量,二氧化碳的轉化率增加不大,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氨碳比a($\frac{n(N{H}_{3})}{n(C{O}_{2})}$)小于4.0時,二氧化碳的轉化率較小,
故答案為:氨碳比a($\frac{n(N{H}_{3})}{n(C{O}_{2})}$)大于4.0時,增大氨氣的物質的量,二氧化碳的轉化率增加不大,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氨碳比a($\frac{n(N{H}_{3})}{n(C{O}_{2})}$)小于4.0時,二氧化碳的轉化率較;
(4)合成氨的反應屬于放熱反應,反應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用熱交換器并進行原料氣的預熱,可以充分利用余熱,節(jié)約能源,還有利于氨氣的生成;在吸收塔中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通入空氣,NO能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與水反應生成硝酸,這樣使NO循環(huán)利用,全部轉化為硝酸;
故答案為:利用余熱,節(jié)約能源;使NO循環(huán)利用,全部轉化為硝酸;
(4)堿液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H2O,NH3還原法:8NH3+6NO2 $\frac{\underline{催化劑}}{△}$7N2+12H2O,分析可知堿液吸收法消耗大量的氫氧化鈉生成的亞硝酸鹽毒,NH3還原法產(chǎn)物無污染,得到合成氨的原料氣,故符合綠色化學的是氨氣還原法;
故答案為:氨氣還原法;
(5)假設硝酸銨的物質的量為1mol,則與硝酸反應的氨氣為1mol,制備的硝酸為1mol,令制備硝酸的氨氣為xmol,每一步損失率、利用率都以氨氣計算,根據(jù)原子守恒,xmol×96%×92%=1mol,解得x=$\frac{10000}{96×92}$%,故制HNO3所用去的氨氣的質量占總耗氨的質量分數(shù)是$\frac{\frac{10000}{96×92}mol}{1mol+\frac{10000}{96×92}mol}$×100%≈53.1%,
故答案為:53.1%.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工業(yè)制備、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化學計算等,(6)中注意利用守恒思想計算,也可以利用關系式計算,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量筒測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氫氣體積為5.28 mL | |
B. | 用兩只250 mL的容量瓶配制0.1mol/L 500 mL的NaOH溶液 | |
C. | 用托盤天平稱得2.50g膽礬,受熱充分失水后,固體質量減輕0.90g | |
D. | 常溫下,測得1molN2的質量為28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金屬離子 | 開始沉淀的pH | 沉淀完全的pH |
Fe3+ | 1.1 | 3.2 |
Zn2+ | 5.9 | 8.9 |
Fe2+ | 5.8 | 8.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簡單離子半徑:X<Y<W | |
B. | Y、Z兩種元素的氧化物均具有兩性 | |
C. | X、W分別形成的氫化物中所含化學鍵種類相同 | |
D. | Z、W形成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元素的非金屬性:N<O<F | B. | 酸性:HClO4>H2SO4>H3PO4 | ||
C. | 熱穩(wěn)定性:HF>HCl>H2S | D. | 原子半徑:Al>Mg>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金屬Mg采用②堆積方式 | |
B. | ①和③中原子的配位數(shù)分別為:8、12 | |
C. | 對于采用②堆積方式的金屬,實驗測得W g該金屬的體積為V cm3,則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的表達式為$\frac{MV}{W•(\frac{4}{\sqrt{3}}r)^{3}}$ | |
D. | ④中空間利用率的表達式為:$\frac{\frac{4}{3}π{r}^{3}×4}{(\frac{4}{\sqrt{2}}r)^{3}}$×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