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4.分別在密閉容器的兩個反應室中進行如下反應:
左反應室:A(g)+2B(g)?2C(g) 右反應室:2Z(g)?X(g)+Y(g)
在反應室之間有無摩擦、可自由滑動的密封板隔斷.反應開始和達到平衡時有關物理量的變化如圖所示:

(1)A (g)+2B(g)?2C(g)的△H<0(填“>”、“<”或“=”).
(2)在平衡(Ⅰ)和平衡(Ⅱ)中,X的體積分數b(填序號).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大于  d.小于
(3)達到平衡(Ⅰ)時,A的轉化率為$\frac{5}{11}$,C的體積分數為$\frac{5}{14}$.
(4)達平衡(I)時體系的壓強與反應開始時體系的壓強之比為10:11.

分析 (1)右室中混合物總物質的量不變,平衡(I)、平衡(Ⅱ)左右兩室的溫度、壓強相同,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由圖可知,平衡(I)降低溫度達新平衡平衡(Ⅱ),隔板由2.8處移至2.6處,左室的氣體的物質的量減小,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
(2)降低溫度,右室的平衡一定移動,氣體總的物質的量不變,X的含量一定變化;
(3)右室的混合物總物質的量不變?yōu)?mol,左右兩室的壓強、溫度相等,同溫同壓下,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據此計算平衡(I)中左室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利用差量法計算參加反應A的物質的量、生成的C的物質的量,進而計算A的轉化率、C的體積分數;
(4)右室中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不變,溫度恒定,則達到平衡I時,體系壓強與反應開始時體系壓強之比等于體積之比.

解答 解:(1)右室中混合物總物質的量不變,平衡(I)、平衡(Ⅱ)左右兩室的溫度、壓強相同,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由圖可知,平衡(I)降低溫度達新平衡平衡(Ⅱ),隔板由2.8處移至2.6處,左室的氣體的物質的量減小,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移動,故該反應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H<0,故答案為:<;
(2)降低溫度,右室的平衡一定移動,氣體總的物質的量不變,E的含量一定變化,平衡(I)和平衡(Ⅱ)中,E的體積分數一定不相等,故選:b;
(3)右室中混合物總物質的量不變?yōu)?mol,左右兩室的壓強、溫度相等,同溫同壓下,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平衡(I)中左室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為$\frac{2.8}{2.2}$×2mol=$\frac{28}{11}$mol,令參加反應的A的物質的量為amol,則:
A(g)+2B(g)?2C(g) 物質的量減少△n
1              2              1
$\frac{5}{11}$mol        $\frac{10}{11}$mol        3mol-$\frac{28}{11}$mol=$\frac{5}{11}$mol
所以A的轉化率為$\frac{\frac{5}{11}mol}{1mol}$=$\frac{5}{11}$,
C的體積分數為$\frac{\frac{10}{11}mol}{\frac{28}{11}mol}$=$\frac{5}{14}$
故答案為:$\frac{5}{11}$;$\frac{5}{14}$;
(4)右室中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不變,溫度恒定,則達到平衡I時,體系壓強與反應開始時體系壓強之比等于體積之比,即壓強之比為2:(5-2.8)=10:11,
故答案為:10:11.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化學平衡移動,清楚左右兩室的溫度、壓強相同,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是解題關鍵,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用pH試紙測量新制氯水的pH
B.用10mL量筒量取5.2mL的鹽酸
C.用托盤天平稱取25.20gNaCl
D.用量筒量取20mL0.5000 mol•L-1H2SO4溶液于燒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0 mol•L-1H2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已知以下兩個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溫\;}}{\;}$Al2O3+2Fe
(1)反應①中每生成1mol O2,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4mol.
(2)用單線橋表示反應②中的電子轉移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溴苯的裝置圖
(1)三頸瓶內苯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6H6+Br2$\stackrel{Fe}{→}$C6H5Br+HBr.
(2)錐形瓶中導管出口附近出現的現象是有白霧生成,
導管口不能插入錐形瓶中的液面之下,其目的是防止倒吸.
(3)采用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干燥管的作用是吸收HBr與Br2,防止污染空氣.
(4)反應結束向三頸瓶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作用是除去溴苯中Br2等雜質.
(5)能證明苯和液溴發(fā)生的是取代反應,而不是加成反應,可向錐形瓶中加入AgNO3溶液,若產生淡黃色沉淀(填現象),則能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正丁醚常用作有機反應的溶劑.實驗室制備正丁醚的反應和主要實驗裝置如圖:
2CH3CH2CH2O$?_{135℃}^{濃硫酸}$(CH3CH2CH2CH22O+H2O
 反應物和產物的相關數據如表:
相對分子質量沸點/℃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0.810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0.7704幾乎不溶
①將6mL濃硫酸和37g正丁醇,按一定順序添加到A中,并加幾粒沸石.
②加熱A中反應液,迅速升溫至135℃,維持反應一段時間.
③分離提純:待A中液體冷卻后將其緩慢倒入盛有70mL水的
分液漏斗中,振搖后靜置,分液得粗產物.
④粗產物依次用40mL水、20mL NaOH溶液和40mL水洗滌,
分液后加入約3g無水氯化鈣顆粒,靜置一段時間后棄去氯化鈣.
⑤將上述處理過的粗產物進行蒸餾,收集餾分,得純凈正丁醚11g.
答:
(1)步驟①中濃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順序為:應先加將濃H2SO4滴加到正丁醇中.
(2)加熱A前,需先從b(填“a”或“b”)口向B中通入水.
(3)步驟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濃H2SO4,振搖后靜置,粗產物應上(填“上”或“下”)口倒出.
(4)步驟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為洗去有機層中殘留的NaOH及中和反應生成的鹽Na2SO4
(5)步驟⑤中加熱蒸餾時應收集D(填選項字母)左右的餾分.
A、100℃B、117℃C、135℃D、142℃
(6)反應過程中會觀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體物質,且分為上下兩層,隨著反應的進行,分水器中液體逐漸增多至充滿時,上層液體會從左側支管自動流回A.分水器中上層液體的主要成分為正丁醇,下層液體的主要成分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已知反應:
①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 
②Fe2(SO43+2HI=2FeSO4+I2+H2SO4;
③[1]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1]Cr2(SO43+[1]K2SO4+[7]H2O
(1)上述三個反應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②③(填序號);
(2)配平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3)K2Cr2O7、I2、Fe3+三種微粒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K2Cr2O7>Fe3+>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向0.1mol•L-1氨水中加入適量NH4Cl(s),則混合液中c(NH4+)與c(NH3•H2O)之比增大
B.25℃時,0.1mol•L-1氨水和0.05 mol•L-1氨水中c(OH-)之比是2:1
C.0.1mol•L-1 CH3COOH溶液中,c(CH3COO-)=c(H+
D.向0.1mol•L-1KNO3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溶液pH=5,此時混合液中c(K+)<c(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用的藥品是( 。
A.石灰石和稀硫酸B.碳酸鈉和稀鹽酸C.石灰石和稀鹽酸D.碳酸鈉和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化學事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對于可逆反應:H2(g)+Br2(g)?2HBr(g)達到化學平衡后,增大壓強時,混合氣體顏色變深
B.合成氨工業(yè)中溫度選擇為500°C
C.配制Al2(SO43溶液時加入少量稀硫酸
D.合成氨工業(yè)采用循環(huán)操作,可提高原料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