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 過濾 ② 蒸發(fā)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轉(zhuǎn)移液體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高二上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 )
A.雙氧水催化分解
B.乙醇燃燒
C.鋁粉與氧化鐵粉末反應
D.氯化銨與氫氧化鋇晶體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國興中學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某氣態(tài)烴含C質(zhì)量分數(shù)為85.7%,含H質(zhì)量分數(shù)為14.3%,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2.5g/L。該烴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溴水褪色。求:
(1)該烴的分子式______;
(2)寫出它的各種同分異構(gòu)體的結(jié)構(gòu)簡式(不考慮立體異構(gòu)、順反異構(gòu)):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離子組能大量共存的是
A.H+、K+、OH—、Cl— B.Na+、Ca2+ 、CO32—、NO3—
C.Cu2+、Na+、OH-、Cl— D.Ba2+、HCO3—、NO3—、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已知某“84消毒液”瓶體部分標簽如圖所示,該“84消毒液”通常稀釋100倍(體積之比)后使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84消毒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約為 (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該同學參閱該“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體配制480mL含NaClO質(zhì)量分數(shù)為25%的消毒液(必須用到容量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如圖所示的儀器中,有三種是不需要的,還需要一種玻璃儀器
B.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應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配制過程中,未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可能導致結(jié)果偏低
D.需要稱量NaClO固體的質(zhì)量為143.0g
(3)若實驗遇下列情況,則所配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A、偏高B、偏低C、不變(用符號回答)
Ⅰ.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
Ⅱ.定容時水多用膠頭滴管吸出 。
(4) “84消毒液”與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強消毒能力,某消毒小組人員用98%(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配制2 000mL 2.3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強“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所配制的稀硫酸中,H+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mol•L﹣1;
②需用濃硫酸的體積為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哈爾濱六中高二上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一支50 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 mL刻線處,把管中的溶液全部排出盛接在量筒中,量筒內(nèi)溶液體積是
A.大于40 mL B.小于40 mL C.等于40 mL D.10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哈爾濱六中高一上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化中,必須加入氧化劑才能發(fā)生的是
A.SO2→S B.SO32—→SO2 C.I—→I2 D.HCO3—→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育才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定條件下反應 2AB(g)A2(g)+B2(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A.容器中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不隨時間變化
B.容器內(nèi)三種氣體 AB、A2、B2共存
C.v正(AB)=2v逆(A2)
D.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n mol A2,同時生成2n mol 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學期10月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53 g Na2CO3固體配成2 L溶液,則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A、0.25mol·L-1 B、0.50mol·L-1 C、0.75mol·L-1 D、1.2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