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組 | 溫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 | |
H2O | CO | CO2 | |||
1 | 650 | 2 | 4 | 1.6 | 5 |
2 | 900 | 1 | 2 | 0.4 | 3 |
3 | 900 | 1 | 2 | 0.4 | 1 |
分析 (1)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 ①
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 ②
由蓋斯定律可知①-②×3,得到熱化學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以此計算△H;
②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CO與PdCl2溶液反應,PdCl2被還原成單質,則CO被氧化成CO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有水參與反應同時生成氯化氫;
(2)①C3H8和O2構成丙烷燃料電池的總反應:C3H8+5O2+6OH-=3CO32-+7H2O,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O2+4e-+2H2O=4OH-,保證電子守恒時總反應減去正極反應得到負極反應;
②A、因為生成的氫氣將裝置中原有氧氣溢出,所以氫氣從B端陰極析出,A電極則是鐵做陽極失去電子生成亞鐵離子,電源中的a與A相連;
B、電解池中陽極是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亞鐵離子,陰極是溶液中的氫離子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
C、陽極應該用鐵電極,F(xiàn)e失去電子;
D、陰極氫離子放電生成H2;
(3)①實驗1中CO的轉化率為$\frac{1.6mol}{4mol}$×100%=40%,實驗2中CO的轉化率為$\frac{0.4mol}{2mol}$×100%=20%,則實驗1的轉化率大于實驗2,則說明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②H2O(g)+CO(g)?CO2(g)+H2(g)
初始 1mol/L 2mol/L 0 0
轉化 0.4mol/L 0.4mol/L 0.4mol/L 0.4mol/L
平衡 0.6mol/L 1.6mol/L 0.4mol/L 0.4mol/L
結合平衡濃度計算K;
③實驗3跟實驗2相比,溫度相同,濃度相同,但實驗3達到平衡所用時間少,反應速率更大,但平衡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移動.
解答 解:(1)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 ①
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 ②
由蓋斯定律可知①-②×3,得到熱化學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
故答案為: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
②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CO與PdCl2溶液反應,PdCl2被還原成單質,則CO被氧化成CO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有水參與反應同時生成氯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PdCl2+CO+H2O=Pd+CO2+2HCl,
故答案為:PdCl2+CO+H2O=Pd+CO2+2HCl;
(2)C3H8和O2構成丙烷燃料電池的總反應:C3H8+5O2+6OH-=3CO32-+7H2O,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O2+4e-+2H2O=4OH-,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C3H8+26OH--20e-=3CO32-+17H2O,
故答案為:C3H8+26OH--20e-=3CO32-+17H2O;
②A、因為生成的氫氣將裝置中原有氧氣溢出,所以氫氣從B端陰極析出,A電極則是鐵做陽極失去電子生成亞鐵離子,電源中的a與A相連,則a為正極,b與B相連,則b為負極,故A正確;
B,、電解池中陽極是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亞鐵離子,陰極是溶液中的氫離子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所以電解質溶液中的陰離子不會在陽極失電子,所以選用NaCl溶液不影響實驗,故B正確;
C,、陽極應該用鐵電極,陰極可以是鐵也可以是其他惰性電極,故C錯誤;
D,、陰極氫離子放電,其電極反應為2H++2e-=H2↑,故D正確;
故選:ABD;
(3)①實驗1中CO的轉化率為$\frac{1.6mol}{4mol}$×100%=40%,實驗2中CO的轉化率為$\frac{0.4mol}{2mol}$×100%=20%,則實驗1的轉化率大于實驗2,則說明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放熱,
故答案為:放;
②H2O(g)+CO(g)?CO2(g)+H2(g)
初始 1mol/L 2mol/L 0 0
轉化 0.4mol/L 0.4mol/L 0.4mol/L 0.4mol/L
平衡 0.6mol/L 1.6mol/L 0.4mol/L 0.4mol/L
則K=$\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0.4×0.4}{0.6×1.6}$=$\frac{1}{6}$,
故答案為:$\frac{1}{6}$;
③實驗3跟實驗2相比,溫度相同,濃度相同,但實驗3達到平衡所用時間少,反應速率更大,但平衡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移動,應是使用了催化劑,又由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則增大了壓強,平衡也不移動,也可能為壓強的增大,
故答案為:使用了催化劑或增大了壓強.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計算,為高頻考點,把握平衡移動影響因素、平衡常數(shù)計算、蓋斯定律應用、電極反應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綜合性較強,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改變反應條件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 | |
B. | 濃度變化引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 | |
C. | 溫度或壓強的變化引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大 | |
D. | 催化劑可使化學反應速率加快,使反應物的轉化率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稍過量的氫氧化鈉是確保鹽酸完全反應 | |
B. | 儀器A的名稱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 |
C. | 在實驗過程中,把溫度計上的酸用水沖洗干凈后再測量NaOH溶液的溫度 | |
D. | 用Ba(OH)2和硫酸代替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結果也是正確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m值為3 | |
B. | B的轉化率為20% | |
C. | 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mol•L-1•min-1 | |
D. | 平衡時反應混合物總物質的量為1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滴定管未用標準酸液或標準堿液潤洗 | |
B. | 錐形瓶用待測液潤洗后加入待測液 | |
C. | 滴定管在滴定前未進行趕氣 | |
D. | 讀數(shù)時視線要平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SO3、H2SO4、H2SO3 | B. | SO2、H2SO3、H2SO4 | C. | SO3、H2SO3、H2SO4 | D. | SO2、H2SO4、H2S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